永康市堰头小学传播民族文化推进民族融合取得实效

03.02.2015  20:21

堰头小学地属永康市经济开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学校的生源99.2%是外来建设者子女,分别来自全国的16个省份,来自侗族、白族、布依、彝族、仫佬族等20来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着“这么多不同”的孩子汇聚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文化冲突,他们面合而不融。

一、形成“民族融合”教育的理念文化

堰头小学以 “实施融合教育、创建阳光校园”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学校“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目标,以“认同、接纳、欣赏、融合”为校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工作小组”,将具有学校特色的民族工作落实到每个年级每个班,促进校园内的民族大团结。

二、 三个阶段、四条途径开展民族文化融合

(一)“三个阶段——实现民族文化认同

学校以2015年浙江省重点课题《让民族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小学外来建设者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为载体,通过“了解、接纳、认同”三个阶段活动,传播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二)四条途径——实现民族文化融合

1.科研引领——打造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2.打造“一墙一廊一操”:即一面56个民族文化墙、一条舌尖上的民族美食文化长廊、一排民族文化宣传窗,编排一套民族操,让民族特色文化每天陪伴流动花朵身边,浸润孩子的成长。

3.以“让不同的民族绽放出同样的精神”为主题继续举办一年一届的民族文化周活动,如首届民族文化周的“服装文化、方言文化”主题,第二届民族文化周的“节日文化”主题,第三届民族文化周的“经典舞蹈文化,民族乐器文化”主题,第四届民族文化周我们将定位在“舌尖上的民族美食文化”专题……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共同体验不同民族带来的不一样的风情。

4.五团一教材——实现民族文化进课堂。

成立五个民族艺术团。即“七彩民族合唱团”、“葫芦丝民族乐器团”、“巴乌民族乐器团”、“京堂鼓乐团”、“民族舞蹈团”,让流动花朵在学习、表演过程中,体验与传承民族文化。

开发民族文化校本教材,低段版《民族文化知多少》、高段版的《民族文化大融合》,每周利用班队课开放“民族文化课”,让流动花朵开心徜徉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大观园里。

三、 搭起少数民族家校融合之桥

(一)家长心理工作坊

学校以浙江省重点课题《小学外来建设者子女家长心理工作坊的研究》为引领,成立“家长心理工作坊”,编写《心灵瑜伽报》、《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课”、“阳光家长论坛”等,引领家长在话题探讨中解决问题。

(二)开设少数民族家长网络

学校开设并利用堰小“少数民族妈妈博客”、“堰小少数民族家长QQ群”等网络,向家长进行少数民族工作的宣传引领。

四、多平台组织少数民族儿童开展活动

(一)少数民族儿童参与“五水共治”活动

2014年2月27日,学校组织师生及家长代表召开“五水共治”动员大会,全体师生、家长代表共募捐人民币8532.4元。3月11日中午,一支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五水共治行动小分队”走进社区,来到华溪上游,将杂草、卫生死角、河道沿线的杂物清除干净,百余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宣传小分队”,与哈尔斯真空器皿有限公司的员工一起上演了歌舞《爱我永康,我爱永康》、《五水共治,新永康人在行动》、环保服装秀……用精彩的表演来诠释“五水共治”精神。

(二)首支少数民族儿童消防宣传队

2014年,学校与永康市消防大队一起成立“少数民族儿童消防宣传队”,由8名能说会道的各民族儿童组成,走进社区进行消防宣传。

(三)少数民族儿童走进敬老院

  2014年10月29日,学校少数民族儿童走进永康市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节目。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堰头小学将继续行进在民族融合教育的路上,为流动花朵打造一个“温馨、和睦、融合、奋进”的多民族大家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