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市场规律看形势谋实招 持续增强浙江经济竞争力和后劲
17.11.2015 18:02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浙江经济基本面是好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成效明显,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当然,困难肯定是有的,面对困难不能害怕,关键是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寻求解法、找到办法,破解难题、化危为机,按市场规律看形势谋实招,持续增强浙江经济的竞争力和后劲。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现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缺陆域自然资源、缺国家资金投入、缺特殊优惠政策的“三缺”条件下,紧紧抓住市场经济发展的先机,发挥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市场化发展之路。
从市场机制看,浙江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率先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放手发动、放胆发展、放水养鱼、放宽政策,“不论成分重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起转”,大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大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在全国较早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正是体制机制的市场取向改革先人一拍、快人一步,使浙江赢得了发展先机、充满了发展活力。
从市场主体看,浙江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培育了一支市场经济意识强、开拓市场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浙江素有“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重商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浙江人的“市场基因”得到了充分释放,人人想创业、个个当老板,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创业大军,创办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造就了一批有胆有识的企业家。从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的小商小贩,网上网下、忙碌营销的淘宝店主,到跨国经营、全球布局的企业家,借的是市场的风,靠的是市场的力。浙江经济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这么好?除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外,关键在于浙江民营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才使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市场平台看,浙江不仅拥有最多最大的实体专业市场,还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网上市场交易平台。在浙江,不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实体专业市场、诞生了全国最早的网上市场,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形成了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共同发展、线上线下市场互相促进的新局面。2014年底,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321个,实现交易额1.95万亿元。全省已登记的网上交易市场167家,交易额达到2.56万亿元,均居全国第1位。浙江的市场发展,从马路市场到商贸大厦,从区域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国际性市场,从实体市场到网上市场,始终在创新、在转型、在提升。
从市场空间看,浙江不仅抓住商品短缺机遇抢占了大份额的国内市场,还抓住入世机遇全方位开拓了国际市场。浙江人在缺乏本地资源的条件下,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利用省外国外资源,做足“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优”的文章。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零资源经济”模式,推动我省块状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入世以后,又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放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经济国际竞争力。从2001年到2014年,我省外贸出口从294亿美元增加到2733亿美元,增长了9倍多,成为出口大省。
浙江过去发展靠市场,今后发展同样要靠市场。浙江的发展秘诀在市场,法宝是市场。市场是浙江经济的灵魂,市场是浙江经济的核心,市场是浙江经济的命脉。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一直在争市场、抢市场、占市场。浙江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市场体制建构史、市场主体成长史、市场空间开拓史、市场活力激发史。顺市场规律就兴,逆市场规律就衰。这是被千千万万浙江企业的兴衰成败所反复证明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紧紧抓住全力开拓市场这条生命线,以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以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的竞争力和后劲。
善于运用市场思维,研究市场规律,研判经济发展大势,抓住经济发展本质
一段时间来,对浙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看法,也有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今年以来,对我省投资、工业、出口和金融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现象,议论很多、认识不统一。认清我省当前经济形势,必须拿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理论武器,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大逻辑,以市场的思维、按市场经济规律看趋势看本质看问题,定准形、把准势。针对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我们一定要保持淡定从容和战略定力,不要计较个别指标上下,不因一时起伏所扰,不为数据波动所惑。要辩证地看待增长速度,如果增长还是依靠低小散、依靠高消耗、依靠高污染,依托的仍然是过去的低端市场,再快也不是什么好事,最终也是快不起来;相反,如果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市场的层次和效益都在转变向好,即使速度暂时低一些也无妨,最终实现的是可持续发展。
第一,如何看投资。今年以来,浙江投资呈现回落态势,特别是民间投资贡献率持续下降,由上年的73.6%下降到1—8月的46.1%,但投资增长仍高于全国,尤其可喜的是投资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转型升级类投资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具体体现为“五个高于”: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面上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于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高于传统产业投资,“五水共治”、生态环保类投资增长高于面上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高于房地产投资。这当中,不仅有政府投资,还有很多是民间投资。这充分说明,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凡是符合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投资都在快速增长。而投资增速下滑,主要是房地产投资、纺织等传统行业投资下降较快,都是市场供求关系使然,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当然,这些传统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背后还有几十个行业,所以也不能“急刹车”“硬着陆”,在新动力未完全形成前,要继续高度重视传统动力的作用,这是理论上能成立、实践上有佐证,符合资本有机构成规律的。民间投资、企业投资是更受市场规律支配的,市场是指挥棒,市场是驱动力。有市场有钱赚,市场主体玩了命也要投;没市场没钱赚,八抬大轿来抬也不投。比如,上虞的几家企业,投资意愿都很强。为什么?因为有市场。像上风等企业毛利在百分之三四十,你想不让他投资都不行。当然,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不够景气的情况下,抓有效投资,能够直接发力的还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这个时候如果不抓住基础设施这一关键点,还在研究传统工业投资怎么上去、房地产投资怎么上去,这就在战术上出现问题了。我省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许多欠账、需求很大,中央对这块投资政策也很优惠,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夙兴夜寐抓基础设施投资,认真研究一些项目为什么迟迟立不了项、落不了地、开不了工,是什么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如何看工业。虽然我省工业增速回落,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困难企业不少,但走势基本与全国一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高度化趋势更加明显,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这也表明“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初见成效。符合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的产业和企业增长向好,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快于工业增长,“双创”活力抵冲下行压力的作用逐步显现,抵冲的过程就是转型升级的过程。2012—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4.1%提高到34.1%。今年1—9月,高新技术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六成,对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七成。创客经济初具规模,创新创业热度持续升温。1—9月,仅杭州就举办大型创业创新活动1000多场,平均每天有3.8场。前几天召开的云栖大会,2天时间有4万人来到云栖小镇,他们不是奔着马云来的,实质上是奔市场来的,是寻找商机来的。杭州各类创业空间达到70多家,梦想小镇就集聚了4000多创业者,300多个创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健康、医疗等四大产业群。当前工业增速下行,一方面是市场大浪淘沙的结果,出现困难、遭到淘汰的往往是落后的传统产业和落后产能,本身就不符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我们顺应市场要求主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倒逼的结果。虽然是痛的,但只有经历这种阵痛,才能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迎来艳阳天。今年,我们淘汰落后产能,就牺牲了接近1个百分点的工业增速。一条浦阳江的治理,主动关停了2.5万家小作坊和企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倒逼工业转型升级,但目的不是牺牲市场放弃市场,而是要用良币驱逐劣币,保住市场、提升市场,抢占更多的市场。浦江水晶加工主体减少了90%多,但水晶行业的纳税主体却增加了3倍,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17.8%,税收增长10%,这就是转型升级要的效果。
第三,如何看出口。虽然我省出口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而且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但出口增长仍高于全国,占全国的比重还在上升,产品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我省出口达2733亿美元,占全国的11.7%,占全球的1.2%。今年1—9月我省占全国出口比重提高到12.3%。这说明,目前在全球外需不足情况下,我省产品在全国产品出口的比重没有下降,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依然不减,可以说市场还在我们手里。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两者呈此起彼落的态势,特别是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当前的出口增长下降,有些是普遍都遇到的市场本身的问题,靠主观能动性无法解决,比如,国际总需求不足问题,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销售额下降问题。有些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浙江成本竞争优势弱化、企业出口订单向外转移问题,这里面有产业区域转移的规律性,但我们可以有组织地走出去,争取把市场份额拿在我们企业手上。再如,有些产品国际市场总量就那么一些,但我们可以通过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等途径多抢占一些市场份额。
第四,如何看金融。虽然不良贷款仍呈上升态势,“两链”风险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但金融发展总体稳定健康、风险可控,金融改革创新活跃,直接融资快速增长,信贷在稳定增长中结构向好。各类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形成了网格化、特色化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地方金融势头良好。直接融资持续扩大,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快速发展,为创业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并购重组成为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利剑。目前我省金融领域大家最关注的是“两链”风险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我省的贷款余额和GDP总量相差这么大,很不匹配?2014年,我省贷款余额7.5万亿,只支撑了4万多亿的GDP,这些钱去了哪里?二是这几年我省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那么大,为什么不良贷款始终居高不下,原因何在?省金融办算了笔账,2014年,我省每百元GDP信贷资金占用比为177,而全国平均是136,广东、江苏分别是125、111,以广东、江苏的水平作参考,我省每百元GDP中,至少有50元投向了省外,算成总量,至少有2万多亿,这也给我省的贷款安全造成了隐患。“两链”风险的背后是杠杆化程度过高,企业没有按市场规律投资,脱离了擅长的主业所致。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和新趋势,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动力转换的具体表现。背后是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根子在于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和市场动力正在发生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代表着一种阶段性变化的特征,代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酝酿发酵,代表着我们转型升级“组合拳”打到了点子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运用市场规律,引领和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我省经济加快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
我们要高度重视、准确找出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中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方面,认真回答好四个问题。
第一问,重大布局和项目有没有按经济规律来抓?浙江经济要行稳致远,首先就要按照经济规律,谋好重大布局,抓好重大项目,形成新的支撑力量。当前,浙江的生产力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变化,城市经济和都市区经济成为主形态,生态功能区建设、海港经济整合发展和陆海统筹发展成为大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和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这都要求我们根据这些新变化,进行重大战略布局谋划,使之能够顺应新常态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方面,现在有一些,但还很不够。比如,杭州都市区已经有一些统筹谋划,但宁波、温州和金义这三大都市区也要好好地规划和布局。特别是要规划建设都市区轨道交通体系,如果没有轨道交通,都市区只是一个没有现实意义的概念。再如,关键性的信息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医疗等相关产业的重大项目也谋划不够。谋好了局,还要落子建项目,重点是要全面提高布局谋好、项目抓细的能力。
第二问,资源配置有没有做到与市场需求对接?省科技厅汇报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件事看似小事,其实不可忽视,事关创新资源能否按价值规律有效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用。土地等要素有没有真正配置到好项目、好企业这些最需要的地方。在公用资源等其他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钱拨了、钱花了,效果有没有?公共体育设施、场馆也是这样,建好后一年难得用上几次,一方面资源浪费,功能没有发挥;另一方面老百姓需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实惠,要加大向老百姓开放的力度。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也是一样,关系日常出行的要紧事,要朝着方便群众、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向去改。
第三问,各项工作有没有真正适应企业主体需求?特别是浙商回归、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工作,都要用价值规律来思考,好好想想人家需要什么。浙商为什么回归?凭什么到你这里来投资?除了家乡“情结”外,不就是为了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吗?因此,浙商回归、招引外资不能停留于一般意义的服务上,尤其是在全球去产能去杠杆的背景下,需要更多地站在投资者角度考虑问题,需要“店小二”的精神,需要放下身段精准服务,这样招来的商才能落地生根发芽。对现在在省内的企业,也要按需服务、上门服务,不能“招了女婿挤了儿”。
第四问,市场潜力有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现在,全球总需求不足,国际贸易增长下降。但也有一些消费领域需求是很旺盛的。这些市场潜力我们要充分挖掘,市场份额要积极抢占,特别是要做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定价话语权和附加值。一些企业满足于“套洋装”,甘愿为国外企业做贴牌加工,自主品牌意识不强。当然,也存在着供给与需求对接不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企业在为他人做嫁衣,市场宣传和推广做得远远不够,没有很好地去抢占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决定着话语权,谁占领市场谁就取得经济发展主动权。要围绕市场做文章,没有市场再高的科技也没用,再好的机器设备也会沦为废物。有关职能部门在这些方面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不断提高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能力,顺势而谋、因势而动,实现浙江经济质的飞跃
“八八战略”是现代化浙江建设的总战略,是引领新常态发展的“金钥匙”。“八八战略”强调了如何发挥浙江优势、推进浙江发展,实质上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八八战略”中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创建生态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密切相关。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坚定不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生保障,努力促进平稳发展创新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谋划推进“十三五”发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奠定坚实基础。
新常态下抓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趋势和积极因素,虽然有的现在还只是萌芽性、初生性的,但它孕育着新的因子,集聚起新的力量,昭示着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要顺势而为促成长,因势而动聚动能,加大力度拓市场。市场不相信眼泪,没有怜悯和同情,市场是实力的表现,占领市场必须虎口夺食、当仁不让。
顺应“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新趋势,以网络市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互联网可以带动实体经济,但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网络销售得有实物基础,网络经济发展最终要靠实体经济支撑。要以办好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两化”融合、市场营销中的平台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为实体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使互联网成为制造业提升和转型升级的利器,真正成为拓市场促发展的信息和渠道平台。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十行百项”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努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生产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农产品。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完善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体系,线上线下共生,以更优的制造、更好的产品、更快捷的服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实体经济持续繁荣。
顺应跨国兼并重组的新趋势,以国际化引领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布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总需求不振,我省低成本优势正在减退,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产业链价值链正在实现全球化布局。一方面,要鼓励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向外转移,到中西部甚至国外设立制造基地,但必须把根留住,特别是企业总部和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各级政府要根据各自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引导企业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机遇,为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搭建新平台。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开展跨国并购重组的大好机遇,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兼并国际上有品牌、有技术、有营销渠道、有研发团队的知名企业,统筹利用全球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抢占市场发展制高点。我们既要重视龙头企业的兼并重组,也决不能丢了中小微企业这一大优势。要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升级,切实抓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实施,推动中小微企业由低、散、弱迈向高、精、优,特别是要鼓励中小微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和配套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继续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建厂房、抓技改、上环保,加快小微企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低小散和安全生产问题。
顺应需求结构升级的新趋势,以品牌建设和进口替代提升市场层次。现在,市场的“羊群效应”没有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带来了高品质市场新空间。要鼓励企业把握这一消费新变化和新市场,大力推进产品供给创新和品质改善,提高满足需求、引领消费的能力。要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强化品牌建设。品牌是产品质量的背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通行证。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快建设品牌强省、标准强省。鼓励企业坚持练内功与拓市场联动,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构筑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新优势。大力实施“品质浙货、行销天下”工程,提升“浙江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要抓好法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更好地为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保驾护航。要鼓励以产品创新引领消费潮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高端化、定制化的市场发展之路,加快产品创新,推进网上定制,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要提升进口替代能力。杭州跨境电商B2C出口2.2亿美元,进口也是2.2亿美元,这说明,国内有效需求还是很大,关键是我们的有效供给满足不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我们的市场只能被国外产品所占领,这就是我们的市场潜力所在,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在,我们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去替代。要瞄着国内市场上比较热销的国际产品,加大模仿创新力度,提升制造工艺和制造水平,加强品牌推广,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并开拓国际市场。现在,外资主要来源地变化很大,特别是来自欧盟的投资增长很快,前三季度同比增长了100%,还有美国也增长了20%多,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就有40个。要紧紧抓住欧美等一些比较高端的产业和产品制造进一步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引外资力度,建设一批中意、中德、中欧等中外合作产业园。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用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抢占新的国内外市场。
顺应创业创新如火如荼的新趋势,以“双创”增添发展新动能。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热情空前高涨,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我们要乘着“双创”东风,把浙江大地打造成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天堂。要在强化创新引领上下功夫。“唯有变者才能生存”,固步自封只能被市场淘汰,不断创新才能保住市场、拓展市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创新引领转型的精准性,聚焦破解科技创新“四不”问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强科技创新平台,做优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大市场,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抓好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带动力。要在激发“双创”活力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浓郁氛围。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提供舞台。特别是对高端人才,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努力提供国际化教育、医疗、家政等各类专业特色服务,使他们安心扎根、安营扎寨、多做贡献。
顺应金融加快创新的新趋势,多管齐下打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目前,金融业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畅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血脉,着力解决资金难配、错配、低效配问题,为拓市场促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撑。要紧扣特色优势抓新载体新平台。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性交易平台和金融类特色小镇建设,做强做优金融产业。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学习借鉴深圳等地做法,探索建立政府增信体系,对创新型、轻资产型企业,建立由政府、保险和银行共同参与、市场化运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大力推广宁波经验,着力推进银保合作,积极实施“保险+贷款”模式,大力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既有效分担风险,又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医疗纠纷保险等,鼓励参与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为群众谋实惠,让群众得安心。增强金融对接重大战略的能力,加快发展产业基金、政府债券、PPP等新型融资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畅通融资渠道。畅通信贷供给,提高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和贷款审批效率。密切关注IPO恢复发行和注册制推行时间,加快企业股改、挂牌及上市培育力度,形成上市梯队,争取更多企业上市。加快发展债券等直接融资业务,大力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快创新创业。要切实维护金融生态。要全力化解“两链”风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特别是要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集中时段、集中力量开展打击逃废债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决不姑息。建立失信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制度,加强舆论曝光力度,形成“不敢逃废债、不能逃废债”的高压态势,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和社会秩序稳定。
顺应服务经济大发展的新趋势,联动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比重上升、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是发达经济体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这是经济规律使然,是发展趋势所在。近年来,我省三次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业比重开始超过工业、超过二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的关系,加速制造服务化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创新,联动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统筹发展新兴高端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抓紧启动服务业强县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抓好“中国制造2025”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着力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传输、市场营销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工作,加快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把服务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来抓,以先进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拓市场促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力。市场如战场,优胜劣汰,能不能保住市场、拓展市场,最终要靠企业主体活力和竞争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市场更敏锐,趋势把握更准,投什么、什么时候投,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定什么价、销到哪里去,这些事情都要让企业自己决定,由市场规律来调节。拓市场促发展,政府也要积极有为。在市场上“冲锋陷阵”的是企业,但政府可以“送粮送弹”,在培育区域竞争力上下功夫,特别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养支撑市场的正能量,消化影响市场的负能量,提供市场的信息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政府的服务和支持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抓好事关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省级投融资大平台建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研究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政策,用好产业基金,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组织创新。要当好“店小二”,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把企业的需求作为我们政府服务的标准,跑好堂、上好菜,让我们的企业胃口好、吃得香,为企业减负减压、排忧解难。
来源:人民网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7.11.2015 18:02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
浙江近五年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21.1%
中新网杭州9月10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浙江正在加大投放,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据统计,浙江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26.浙江网
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浙江宁波开幕
中新网宁波9月11日电(记者 项菁)9月11日,浙江网
浙江民宿总量近2万 营收超100亿
中新网杭州9月11日电(童笑雨)9月10日晚,浙江网
最新中国民企500强出炉 浙江96家企业上榜
入围门槛首次突破200亿元,营业收入总额相当于2019年中国GDP的30.浙江网
浙江3家单位新上榜TISC筹建机构
(原标题:浙江3家单位新上榜TISC筹建机构 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