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司法局三举措强化人民调解工作
近年来,慈溪市司法局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调解员队伍建设、调解工作机制建设,狠抓人民调解工作的落实,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今年1——10月份,全市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218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7.9%,涉及金额5.76亿,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7起涉及171人。
一、夯实基础,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积极推进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建立了镇(街道)、村(居委、社区)二级和镇(街道)、村(居委、社区)、片区、小组四个层面的“二级四层”调解体系。以建全和完善联合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为重点,狠抓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优秀外来人员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重点培育个人品牌工作室、首席调解员、特聘调解员等先进典型,着力加强新型调解组织建设。目前,该市共组建镇(街道)级调委会26个,村级调委会369个,企业调委会 42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8个,市场调委会13个,学校调委会3个,暂口公寓调委会3个,外来务工人员调委会1个,和促会12个,拥有各类调解人员3716人,真正实现了调解组织网络的全覆盖。
二、注重提升,提高调解队伍整体素质。采取以会代训、岗位培训、素质培训、旁听庭审等方法,加大了对人民调解员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方法、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力度。严格落实调解员执证上岗和年检制度。参加宁波市100名金牌(骨干)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市“首席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成立市人民调解工作专家库,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开展优秀调解论文和案例征集活动,编印《民事纠纷调解实务手册》。继续开展“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工作
三、健全机制,确保调解工作发挥实效。落实矛盾纠纷调解责任制和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调委会例会制度。健全重特大事件提前介入机制,完善矛盾纠纷预警信息工作网络和处置预案,对矛盾纠纷特别是重特大事件提前介入,有效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落实多级联调机制,进一步强化诉调对接、警调对接、医调对接、检调对接等多项机制,通过发挥各部门自身优势和司法调解约束力强的优势,互联互动,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1—10月,该市联合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1876起,调处成功1104 起,涉及金额3.95亿元;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医疗纠纷192件,调处成功188件,涉及金额31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