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发改委创新前期工作五项机制

28.01.2015  18:36

  为主动适应“新常态”、优化投资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台州市发改委进一步树立抓大前期、高效抓前期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近期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台发改投资〔2015〕3号),提出建立五项机制,不断提高前期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统一管理机制。按照“全市一个本子,发改一个口子”要求,凡是市重大项目或由市发改委主导推进的前期项目,统一由市前期办归口管理,纳入全市重大项目前期项目库,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批项目纳入考核,重点监管督促、服务协调。

  二是建立项目前期工作协商调度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原则,着力形成“上下连通、部门联动”的前期工作网络。商请市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和水利等部门确定联系领导和联络员;县(市、区)、开发区、集聚区完善机构,实现专人专责;项目单位实行法人负责制,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通道。在此基础上牵头建立重大项目前期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重大前期项目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各类专题协调会,由各县(市、区)前期办或项目单位提出需要市级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报市前期办汇总,市直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建立项目前期工作对表推进机制,每月5日调度一次工作进度,确保项目前期高效推进。

  三是建立重大项目动态储备机制。加强项目谋划,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相关重大规划,围绕我市打造“一都三城”目标,建立中长期重大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互联互通类项目、一批产业平台培育类项目、一批转型升级类项目、一批城镇化支撑类项目和一批民生保障类项目,深化项目研究和储备(近期内项目库储备要达到130个以上),实行动态管理,推动有序落地。

  四是推出PPP项目合作示范机制。积极探索与民资合作,目前正向全市范围内征集具有一定收益、前期可操作、能落地的项目开展PPP对接合作。建立PPP项目库,重点选择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等适合市场化经营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社会事业类项目,精准融资,不断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靓女先嫁”,形成示范效应。首批PPP“工程包”计划在2015年1季度推出。

  五是深化项目前期工作绩效督查评估机制。充分发挥我市重大项目前期专项经费的杠杆作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完善考评体系,每年分2次,对各县(市、区)、集聚区、开发区和市级重点部门的前期工作开展督评,并将督评情况报市政府。(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