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化劳模耿为利:路是闯出来的
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献上他的耿耿忠心。研发,再研发,十多年的科研,始有十余件专利发明。每一个发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关于巨化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甘于寂寞的故事。
循环往复的试验,耗费心力的论证,大海捞针的查据,磨人心智,也磨人坚强,如此,便有了FAL的试产成功,便有了JH系列的开发。耿为利,用对巨化耿耿赤城的情怀,创造利润。
有些路,是靠人闯出来的
他,技术中心精细化工研究所资深科研员耿为利,从事科研的路,就是靠着一股钻劲和韧劲,执著地闯出来的。
个头不高、身板结实的耿为利平时内向,但一聊起他最熟悉的精细化学品科研开发,就开始变得神采奕奕,“含氟精细化学品是公司发展的新方向,课题的及时培育转化,对集团产业转型有着重大意义。”“搞科研,必须沉下心来。因为研发有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份执著,使他坚守科研岗位,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着。跟他同年进厂的8位大学毕业生如今大半或转岗或离开,他始终沉下心历练;产品在规模生产后工艺不顺畅,他在厂家一蹲点就是半年;试验连续碰壁和失败,他毫不气馁,苦心摸索,寻找着突破点……即使已到不惑之年,耿为利始终保持着令人吃惊的工作热情,一旦遇到科研“瓶颈”、技术难题,仍会废寝忘食地投入进去。
别人手机图片库里是旅游美拍,他的都是科研资料
为了新课题早日“孵化”,耿为利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着。打开他的电脑,里面满是各类数据和技术报告,就连手机图片库里,存留下的也大多是各类科研材料,而这只是他历年积累、沉淀的很小一部分……在一次次的积累和沉淀中,耿为利——这位毕业于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蒙古小伙逐渐成长起来。
“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敢闯敢拼的那个人。”怀着这样的信念,耿为利执著、踏实地行走在科研路上。
一次次的试验是确保课题成功转化的基础。科研人员需要先在实验室做小试,一步步摸索技术的可行性,然后再到实验工厂开展中试,最后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而一般来说,要支撑起一个小试,至少需要做50批次试验;支撑起一个中试,则需要做近30批次的试验,这对科研人员来说,就是一场紧接着一场的挑战。“做试验既要细心又要大胆,认定了目标就要敢闯敢拼。”耿为利执著求索,在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潜心研究着。
在脑子里从头到尾走三四遍试验流程,才会放心起床
每次试验前,作为课题负责人耿为利都会仔细推敲,从安全措施,到废液、废气的吸收利用,他都一条一条仔细落实。
由于中试是在小试基础上的放大试验,中试的首次试验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耿为利总是早上5点不到就会醒来,躺在床上思考最好、最全面的试验措施,“一般要在脑子里从头到尾走三四遍试验流程,才会放心起床。”耿为利回忆,在做RF-1课题中试时,他连续几个月睡不好觉。
耿为利的专注和执著在精细化工研究所是出了名的。同事们都对他的那股拼劲儿很是佩服,“做试验时,耿为利常咬紧牙关48小时守在现场,直到一个批次的反应全部结束。”“就算有个头疼脑热,他也是瞒着大家,直到把试验做完。”“一年下来,他作废的加班补休票有厚厚的一叠。”……
与大家共同分享科研成果
而对于自己用心血换来的成果,耿为利却乐于同大家分享。每一次科研项目成功后,他总是以与同事交流为乐,并撰写了大量技术报告,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有人表示不解,但耿为利却认为:“大家强,团队才能强,团队好也同样是自己的成绩。”
多年来,耿为利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公司课题30余项(其中省级项目6项,现已完成4项验收),其中有两项已转化培育的课题,产业化优势明显,预计将形成几千万至上亿元的利润。而为了这些,他甚至数次推迟了回老家探望父母的时间,把孩子托付给了岳父岳母……
在科研开发的道路上,耿为利无怨无悔。他对自己说,前方路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