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英乡农业技术推广员张田兴:为了那片树林和竹海
一边看着桌上的笔记,一边在电脑手写板上输入文字。工作速度不快,神情却十分专注。11月19日上午,记者走入巧英乡农办时,农业技术推广员张田兴正在电脑上填写“2019年度乡镇(街道)万元亩产(林业)验收汇总表”。这位电脑操作不是很“溜”的汉子,却是一把农林技术推广的好手。
张田兴今年58岁,自从1984年进入莒根乡(现巧英乡莒根片)担任林业技术推广员以来,一直从事农林技术的推广工作,除中间有12年时间到企业从事农林基地建设之外,一直守护在巧英乡的山林里,为这里的青山绿化和百姓增收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青春。
1985年,张田兴加入共产党,他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要求。1986年起,他担任我县竹叶野螟测报员,每到六七月,他都要每天上山观察清点螟虫的数量。
“当时全县12万亩竹林有3.7万亩在巧英,竹叶野螟又是危害嫩竹的主要虫害。县里就把测报站建在了巧英。这项工作就落到了我的头上。”张田兴告诉记者,竹叶野螟会将嫩竹的叶子吃光,从而导致竹子枯死。当时竹林里的毛竹、竹笋等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他觉得能担任测报这项工作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竹叶野螟测报工作说起来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六七月时到嫩竹较多的地方挂上杀虫灯,每天去灯下托盘上清点螟虫数量,但工作量却不小。张田兴说:“雌虫和雄虫要分开来清点,清点到雌虫最多的那一天,就知道一周后会爆发虫害,就要开始采取防治措施了。”竹叶野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放养天敌赤眼蜂。张田兴就会带着农民到竹林里将赤眼蜂的虫卵绑到竹子上。
测报——防治,这样的工作,张田兴一直干到了1998年,让竹叶野螟不再成为我县竹林的主要危害。与巧英乡农民一起守护了这里的万亩竹林,让山林绿意盎然,让农民增收致富。
2000年至2012年在农业企业发展杨桐基地的经验,让张田兴的农林技术更为精纯。2012年底回到巧英乡农办后,他大力推广种植杨桐,后来又推广种植樒树。如今,巧英乡共有400多户种植杨桐,总面积3500多亩;140多户种植樒树,总面积650亩。每年总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户均增收5万多元。
在采访中遇到的多位巧英乡班子成员都对记者说,“真的要好好宣传一下我们这位‘老黄牛’。”张田兴却腼腆地说:“这都是普通党员做的一些普通工作,是我应当做的。”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俞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