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多举措推进大学生志愿科普工作

09.10.2015  10:28

浙江理工大学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校内科普基地,培养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引导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科普志愿者们通过“科技+”青少年科普训练营、社区科普小课堂、好奇实验站等活动让青少年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目前,学校科普基地已获批成为省属高校内的首家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一是打造大学生专业科普团队。成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利用校园开放日、假期针对校外中小学生开放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建由学生干部、专业学科社团成员组成的百人科普志愿者团队。由专业老师定期开展科普讲解与演示培训,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知识、礼仪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点和设计活动,根据学习对象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完善活动的方案和内容。目前已有50名学生志愿者注册成为杭州市科普志愿者。

二是创建“科技+”科普活动品牌。开设青少年科普训练营,组织中小学生进高校参观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学习科普微课堂、开展科技小制作竞赛、培训选拔中小学生科普讲解员,接待了下沙11所中小学。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将先进的仪器设备带到下沙3个社区和奉化9个村,服务中小学生258人。9月19日-25日全国科普日、杭州市科普宣传周期间,学校推出“科技+”青少年科普训练营。志愿者们共接待了140多名中小学生和家长。

三是融科普工作于学生素质培养。学校致力于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努力融科普工作于学生素质培养之中。科普工作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互动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志愿者们认真准备课件、讲稿,自制实验道具。实践证明,科普活动让科普志愿者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自身专业的热爱,实现了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