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六大举措”推进就业工作

06.01.2016  00:03

浙江工商大学积极应对激烈的生源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六大举措”协同推进就业工作,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一是完善机制,全校协同推进就业工作。通过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校院联动,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评选方式,充分调动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积极能动性。在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各学院、各部门积极配合,在全校形成了协同推进就业的良好局面,有力的促进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结合实际,完善就业工作体系。首先,完善就业例会、周报制度。在就业过程中,每月召开一次的就业例会,分析和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问题。每周统计各学院、各专业的就业动态,并向校、院领导及学院就业负责人通报。其次,健全职业技能证书报销制度。按照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相关政策,招就处每月为该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证书进行汇总报销,累计为130人的职业技能证书进行报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再次,建立就业信息员制度。将学校大三和大四的班长纳入就业信息员队伍,通过就业信息员实现了信息的精准覆盖,并增强了就业部门与学生的互动。

三是内外联动,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针对2015届毕业生,招就处在校内举办了9场招聘会,参加的企业累计达到1500多家,提供岗位累计达18000多个。2015年招就处走访了杭州易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万事利集团、新加坡科技园等27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带领500多名毕业生赴桐庐、余姚、浙江省人才市场、杭州市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拓展了校外就业渠道。

四是加强研究,促进就业创业指导的专业化。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为依托,加强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每学期召开集体备课会,改进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出版《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材,提高了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以及学院的就业负责人的业务技能。2014--2015年共组织50多人次参加了TTT、GCDF、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的培训,提升了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五是整合资源,构建就业创业的工作平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起由微信、微博、QQ群、人人网、飞信等组成的立体化的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全覆盖。针对2015届毕业生通过各类就业平台发布就业信息累计达4000多条,提供岗位需求达30000余个。

六是注重细节,提升就业服务有效性。从细节入手,提升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招就处对学院就业负责人进行毕业生生源上报、网上就业市场填报、档案寄送、报到证管理等关系毕业生切身利益的事务培训,简化手续,规范流程,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