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变身“梦工厂” 浙江镇海借文创引擎助力转型

01.05.2016  21:17

  中新网宁波4月30日电(记者李佳赟)敲击键盘、呷一口咖啡,夜幕下,浙江首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80后”CEO沈乐仍在电脑前伏案加班。区别于重工业时代的“机器+体力”,如今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里,晚上十点后仍灯火通明,全是“人脑+电脑”。

  提起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不少人会想到钢筋水泥打造的工业强区。但如今,在镇海这片制造业林立的土地上,上千家文创、科技企业正迎着时代节奏拔节生长。昔日的工业重镇,正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厚重墙壁上开出一片“文创之花”。

  轻与重、新与旧之间,是产业转型的齿轮在缓缓咬合。

  宁波市镇海区委书记薛维海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创意的力量改变了镇海“大车间”的形象。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无中生有”地培育文创产业,既是镇海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镇海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老厂房变“梦工厂”催生裂变效应

  从淘汰下来的废旧、闲置厂房上生长而出,如今,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镇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梦工场”,更是镇海旧城整治和产业置换的代表之作。

  斑驳的锯齿形厂房、带着锈迹的老式机器已倏忽不见,而现代风格的办公环境及餐厅、咖啡馆则充盈时尚活力。洛可可、木马设计等设计“大咖”的集群,为传统的制造圈带来了“新玩法”。

  在灵感创意的激荡中,落户该园区的洛可可公司便着实演绎了一把“文化+”的“点石成金”术。宁波“美友电器”在网上跟风生产了一款脸部补水仪,但一直销路平平。洛可可的设计师们“巧手一挥”,重新“改造升级”,而该产品一夜爆红,价格从48元瞬间涨到了298元,仍供不应求。

  宁波洛可可创意咨询顾问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堂顺表示,不少传统制造企业在“外贸贴牌”的过程中,深陷盲目跟风、低价同质竞争的“怪圈”,很难打开销路。而通过嫁接文化,融入创意,则能使附加值和利润成倍翻番。

  在镇海的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新近落户的宁波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也开始与不少制造企业建立新型合作关系。该公司副总经理许潇蓦坦言,木马设计帮助传统企业找“短板”产品,通过“文化+”创意,让“微笑曲线”两头扬起,提升企业品牌与创造能力。

  在这里,文创发展不再是“孤岛”状态,而在融合发展中生成一股活力十足的改变力量。在“文化+商品”领域,宁波千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传统制造业企业“形象授权”,打开了产品销路;在“文化+金融”,浙江优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时下流行的AR、VR技术,使金融产品有了增值的“土壤”。

  “一年引进近200家文创企业,相当于每个工作日就有一家企业‘落户’。”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刘汉贵表示。如今,宁波国家大学科技园已集聚826家设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服务、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和智能硬件企业。

  近年来,为打造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镇海不断“刷新”老厂房变“梦工厂”的城市“变形记”。从淘汰下来的废旧、闲置厂房等“工业遗存”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初创产业园、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中心、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电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及产业园、国际应用能源技术创新研究院这“五大平台”拔地而起,成为镇海在新常态下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智慧高地。

  曾经的工业重镇,在文化创意的清新“空气”之中,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吐故纳新”。

  文创引擎助力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宁波镇海的经济沃土中,星罗棋布地生长着近百家化工企业,高耸的烟囱和成排的厂区一度成为当地富足与倨傲的标志。但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困扰下,“产能过剩”和结构“短板”正合力将镇海传统产经架构一步步逼入墙角。

  “在经济新常态下,镇海以重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土地、能耗和环境等要素的制约。”薛维海表示,要制胜未来,就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于是,镇海“铁腕”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赢得了绿色发展的新空间。除了舍弃“蒙尘”GDP,镇海毅然跳出传统发展圈子,巧用“文化+”点金术,“无中生有”般从“洼地”生长出一家家文创、科技企业。

  重塑产业链,引来金凤凰。如今,在镇海区,一大批文创产业纷纷牵手传统制造业,掘金“附加值”宝藏。无论是在产业链前端的研发、中端的制造,亦或是后端的流通,“文化+”的因子无处不在。

  宁波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潇蓦表示,镇海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让文化创意的“嫁接”有了巨大发挥空间,二者正碰撞激发出转型升级的强烈火花。

  而作为镇海“装备制造业联盟”成员,宁波市安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逆袭”:该企业在与镇海区“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会员企业开展合作后,其核心产品移动电源的结构外观便得到大幅提升,受到了海外客户的青睐,直接带动销售。

  “金风玉露一相逢”,宁波市镇海区文创和装备制造的跨界“联姻”,为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注入了一池春水,亦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温床”。海天雄镇,正迎来文化优势的“变现”期。

  薛维海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就要把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跳出传统圈子发展文创、科技产业,无疑将带动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跨越,也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提高城市品位档次。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镇海区文创企业规模达1057家,2015年镇海区文创产业营业收入超20亿元,相比2014年镇海区文创产业收获的8亿多营业收入有了“质”的飞跃。

  打造“妈妈式”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由“静”变“动”,镇海这座曾经偏安一隅的港城,在政策之风的劲吹下,在产业格局的带动下,早已成为了创业圆梦的福地。

  薛维海表示,按照浙江省委倡导的“店小二”精神,镇海积极打造“创业者乐园”,为各类人才提供“妈妈式”服务。“‘妈妈式’的服务,不单是指政策支持、办公条件、奖励项目等,还需包含教育、医疗、卫生、出行等全方位的支持。”薛维海说。

  此外,在薛维海看来,政府发展的理念能不能与创业者引起共鸣,至关重要。营造一个自由、没有隔阂的创业环境,才能孵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走进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星巴克咖啡厅内的“思想交锋”热火朝天,“高浓度”的创业生态散发出勃勃生机。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叶秀贝认为,要在众多创业园区中实现“突围”,必须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一家企业好比一粒种子,如果把阳光比作政策扶持,水比作政府服务,土壤比作投资环境,那么空气就是‘创业生态’。”

  在“总裁微信群”、咖啡沙龙等活动的发酵下,园区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以情感为链接”、“企业家线上线下互动频繁”的创业生态。“在‘妈妈式’服务基础上,我们要建立‘360度企业服务体系’。”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团工委书记周鹏说,“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哪怕你只有一张产品设计草图,来到这里,我们都能一起让它变成现实。”

  “镇海的‘妈妈式服务’,真的把企业的事当成了自家事,既快又好!”浙江邦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和平介绍,2013年邦天有意落户镇海时,镇海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动远赴湖南与其对接,项目正式签约后,代其办理许多申报手续,不久营业执照便交到了谭和平的手中。

  如今,在宁波市镇海区注册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区牌企业只需一天,市牌企业只需两天。每年都有6千多名大学生接踵而至,同时8名“国千”人才、16名“省千”人才也在镇海“安营扎寨”。

  于是,随着大批“金凤凰”飞入,文化元素正植入、融合、渗透进镇海的“毛细血管”中,文创产业的“四两”之力,正在拨动工业大区的“千斤”转型,形成镇海区域经济的升级版。

  由弱到强,由量到质,文创产业切实成为带动镇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开启产业蓝海的“金钥匙”。薛维海表示,“北京有个中关村,希望将来镇海也可以有条‘中官路’,能够吸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素集聚镇海,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打造镇海经济新的增长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