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妇联“三三四”工作法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试点工作
自试点工作以来,泰顺县妇联以满足妇女儿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打造妇女身边的阵地,发动妇女参加身边的组织,参与身边的活动为目的,积极构建组织网络,不断壮大工作力量,有效激发妇联基层组织末梢活力。
一、“三步骤”完善组织体系
一是采取“分级定档”推进法。即通过“三万”走访活动,对“三情”进行综合汇总及有效分析,按照经济发展、组织基础、人员能力等实际因素,将75个试点村妇代会划分为三个等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目前,所有试点村已全部实现“三到位”(人员到位、分工到位、制度到位),村妇代会成员均在5人以上,大岗背村的“光岗司令”现象已是过去式了。同时,打造了北城社区、门楼底村等8个精品示范村,作为我县全面铺开试点工作的“样板村”。
二是逐步推行“妇+”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团体会员吸纳办法,明确准入门槛标准,规范“妇联招募—会员申请—妇联审核”的程序,以情相系,以诚相待。在县级妇联层面,将民政登记注册作为准入门槛,目前已有团体会员4家;在镇级妇联层面,放低门槛标准,只要是民政注册登记或者民政备案的女性社会组织均可申请。建立县镇两级妇联编外副主席配备机制,目前已在罗阳、泗溪2个试点镇顺利增设了4名编外兼职副主席,分别为女性创业带头人、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优教骨干等,有效充实服务力量。
三是启动“会改联”工作。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出台《关于在罗阳镇开展村(居、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试点工作的意见》,罗阳镇党委出台实施方案,切实落实“会改联”工作。4月,罗阳镇门楼底村顺利召开“会改联”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全县首个村级妇女联合会。
二、“三联模式”盘活妇女资源
我县是外出人口大县,中青年妇女外出较多。试点前,75个试点村中,近40%的村妇代会虽组织健全,但工作平淡,缺乏活力;近10%的偏远农村妇代会组织软弱,活动欠缺。通过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妇女姐妹们身边有了更多的妇女小组和丰富活动,从刚开始的“要我参加”变成了“我要参加”,妇联组织“势单力薄”已变成了“妇+”力量凸显。三联即联人、联力、联岗。一是联人。以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为依据组建各类功能型妇女小组,力求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组织。目前全县试点村已建立爱心姐妹团、银龄大妈平安卫生队、巧手来料加工小组、南外厨娘队等各类新型妇女小组和队伍126支,因此建立的微信群、QQ群等达到152个。如北城社区的银龄大妈平安队、泗溪镇下桥村的廊桥姐妹治水队等已然成为了创卫行动、普法宣传、平安创建的主力军。二是联力。建立女性社会组织联系机制,特别是充分整合和发挥已入驻县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女性社会组织资源,做好“帮带”文章。有效动员了阳光心灵义工队、龙凤文艺社等一批在县内有影响力、吸引力、带动力的女性社会组织参与试点工作,将文艺健身、家庭教育、关爱帮扶等服务送进试点村,并帮助指导试点村建立各类妇女小组。三是联岗。组织75个市、县级以上巾帼文明岗与试点村结对,落实巾帼文明岗岗长兼任村第一妇代会主任举措,结对帮扶活动氛围浓厚,逐步形成了“周日养生堂”、“亲子驿站”、“门口法律站”等岗村结对服务品牌,受到村民纷纷点赞。
三、“四部曲”打造服务品牌
一是巾帼致富曲。立足山区资源和需求,深化山城姐妹创业就业助推行动,推出淘宝夜校、农村妇女电子商务(微店营销)、来料加工技能等创业就业培训,培养来料加工女经纪人、种养殖女能手、山城月嫂等新型队伍;打造妇字号农家乐和巾帼民宿的宣传展示平台。二是素养提升曲。充分发挥县级妇女素质教育讲师团、优秀女性社会组织等团体会员力量,针对试点村居妇儿需求,设计多样菜单,实行“点餐”服务,通过上善女性学堂、家长课堂、妇女之家等学习平台,开展呼声高、受欢迎、接地气的教育培训、主题宣传等活动,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提升妇女生活品质。三是妇儿爱心曲。特别是立足我县农村“386199”留守部队比较庞大的实际情况,将视线和触角切实深入留守群体和贫困家庭,着力丰富完善“爱心姐妹团”、爱心妈妈队等关爱服务特色小组,打造山区农村邻里守望相助的巾帼爱心品牌。四是家庭文明曲。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一个村或联片村形成一个特色家庭文明品牌。比如洲滨村的“慈孝共敬”、桂花亭社区的“亲子共乐”、岭北村的“绿色共享”、东外村的“平安共建”等等,深化各村独特的文明家庭工作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