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浙江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稳增长、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前三季度,浙江工业生产、效益增速虽有一定幅度回落,但质效组合逐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特别是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前三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33亿元,同比增长4.2%。虽然从季度看,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呈逐季回落态势,各季分别增长5.1%、4.6%和3.0%,但从第三季度月度走势看,7-9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2.7%和3.7%,有所企稳。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8%,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0.2%。
1. 高技术行业发展较快 。前三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其中,通用设备、皮革、非金属矿物和专用设备等4个行业生产增速由正转负,有色金属采选业生产增速由负转正。增长势头较好的是汽车制造(17.3%)、电子通信(14.4%)、化纤(11.5%)和医药(7.8%)等高技术行业;服装、皮革、纺织等传统行业普遍增长较缓。从运行趋势看,有些行业生产增速逐季回升,如农副食品、饮料、造纸、石油、有色金属冶炼、电子通信等行业;有些行业生产增速逐季回落,如服装、皮革、印刷、文体教育、非金属矿业、汽车、仪器仪表、电力和水生产供应业等行业。前三季度,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082和5351亿元,分别增长3.3%和4.8%,增幅比上半年分别回落0.4和0.9个百分点。
2. 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增强。 前三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和中型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0%和2.9%,增幅比上半年均回升0.4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在抵御三季度工业较快下滑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前三季度,重点工业企业(2014年销售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3921亿元,增长6.2%,增幅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而小微企业工业生产在三季度表现欠佳。前三季度,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9%,增幅比上半年低2.0个百分点。
3. 温州工业发展增速跃至前列 。前三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受益于临港工业的较快增长,舟山以13.4%的较快增速位居全省11个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首位。湖州(6.8%)、温州(6.2%)、绍兴(5.5%)和嘉兴(5.3%)等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温州市逐步走出长期靠后的境况,跃至第三位。金华工业增加值增速(4.2%)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而杭州(3.8%)、宁波(3.4%)、台州(0.1%)等5个市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 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在浙江主要经济类型中,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增加值增速(8.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股份有限公司(4.1%)、私营企业(3.5%)、港澳台投资企业(2.8%)、外商投资企业(1.5%)和国有企业(1.2%)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去年同期比,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增速回落最快,主要由于其出口下降较快。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 工业发展质效组合逐步优化。 1-8月,浙江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46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比全国高6.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7%,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9%。今年以来,浙江工业经济效益水平逐渐扭转了长期不如全国的状况,在工业生产增速低于全国近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显著高于全国的增长,说明浙江在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2. 工业转型升级逐步深化。 产业结构高端化趋势更加明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0%、7.1%和7.0%,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6.3%、36.1%和25.5%,占比同比提高1.3、1.3和0.7个百分点。生产方式低碳化趋势更加明显。前三季度,全省共腾出用能144万吨标准煤、淘汰落后能涉及企业1500家,分别为年度任务的1.2和1.5倍。累计整治淘汰109个“低小散”块状区块问题企业(作坊)1.9万家。八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7%,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5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高耗能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8%,比去年同期降低0.1个百分点。
3. 科技创 新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浙江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增长极限”与“结构性矛盾”两大难题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企业更易取得先发优势。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幅领先。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4.6%;1-8月,利润总额增长6.1%,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9%。二是高新园区工业增长较快。高新园区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前三季度,高新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14.0%。三是新产品生产增势较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4520亿元,增长12.8%,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12.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0.2%,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具有新产品生产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5.1%,增幅比没有新产品生产的企业高11.0个百分点。新产品生产企业盈利水平明显要好,1-8月利润总额增长5.5%,增幅比没有新产品生产的企业高2.5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2%,高于没有新产品生产的企业1.7个百分点。
4. 去库存和去过剩产能取得较大成效 。企业需求萎缩、生产收缩,是去过剩产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如果去库存化能够持续,进而消化掉多余产能,产业结构调整就能生效。我省工业“双去”过程已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成果逐步体现出来。1-8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利润下降较快的行业涉及服装(-9.0%)、非金属矿物(-26.1%)、黑色金属冶炼(-29.6%)、有色金属冶炼(-14.7%)等行业,这些行业属于产能过剩或高耗能行业,利润下降有助于降低企业库存,淘汰过剩产能。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4%,增幅比6月末低3.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2.2个百分点。如果“双去”过程能有效和科技创业创新衔接起来,将有助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进程。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需求不足将持续影响工业经济运行发展 。一般在生产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同时,往往随着产销率的上升。而目前浙江工业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96.5%,同比减少0.4个百分点,为历年来较低水平。同时,浙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连续45个月下降,长期处于下降通道。这些都说明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从出口看,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8586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8.4个百分点;出口占销售产值的份额为18.5%,自2008年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然而,这不足销售产值20%的出口对销售产值增长的影响却接近50%,如果考虑浙江工业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影响将更大。前三季度,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低于销售产值3.3个百分点,导致销售产值下降0.6个百分点。从国内看,需求下降的因素亦不容忽视,且国内需求有加速萎缩迹象。前三季度,国内销售产值37748亿元,增长0.7%,增幅比上半年低1.6个百分点。1-3季度,国内需求各季分别增长2.3%、2.1%和-2.4%。国内市场萎缩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消费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密切相关。
2. 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影响工业增长后劲 。在产能过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缺乏好项目、新技术,资金和综合生产经营成本偏高的背景下,企业实体投资意愿不强。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增幅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0.2和1.2个百分点,虽比1-7月、1-8月有所提高,但工业资增长乏力的局面未有根本性改善。31个制造行业中,有10个行业投资下降。除银行放贷趋紧影响外,经济放缓也使得企业谨慎贷款投资。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制造业中,除2月份外其它月份银行贷款余额增幅均在1.5%以下;银行贷款余额从6月份增加 90亿元变动为7月份减少193亿元和8月份减少33亿元。
尽管前三季度浙江工业增速不高,随着去年同期数的抬高,四季度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是工业发展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在推进浙江工业转型升级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落后产业增速不断放缓,也是工业转型升级中不可避免的阵痛。要针对目前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积极引导企业提高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对称性,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工业处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