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二季度宜抓大放小

05.04.2015  12:32

  “工业4.0”二季度将有所分化
  面对政策面的变化,多家上市公司反映迅速。如近期向能源互联转型阳光电源、快速触网并改名的纵横国际(南通机床)、智慧能源(远东电缆),还有转型后再改名的神州高铁(原“宝利来”)等。资金面上,伴随海外中概股的短线雄起,近期互联网++传统工业企业也呈现游资和机构共同活跃的迹象。分析师表示,作为未来智能化时代标志的“工业4.0”概念,目前仍处于大底部区域的上市公司未来中长期机会或远超单纯“互联网+”。但是,在二季度中小盘很可能面临休整的前提下,短线宜回避中小指数内个股并注意仓位控制。在分化中,可向防御性互联网+医药(或军工、混改、一带一路)等“工业4.0”叠加概念进行逐步调仓。
  决胜工业“互联网+”
  国泰君安认为,工业互联网强调智能设备、智能网络和智能决策。从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到执行,从通信、电子、计算机到机械板块,互联网将为传统的行业带来巨大的效率改进。未来的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有望带来3万亿美元GDP增量。
  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中国工信部发文并发表动员令力挺工业互联网,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近期,工信部印发《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物联网发展试点示范,并提出智能机器千万台高带宽专线服务升级等。随着国家层面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工业互联技术在提高传统制造业生产服务效率中的关键作用,未来我国有望在工业互联网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分析师表示,该领域目前并购重组密集,在上市公司佳讯飞鸿、东土科技、中恒电气、东方国信、键桥通讯中,东土科技和中恒电气均已因重大重组事项停牌。其中,东土科技是A股中公认的工业互联网第一股。公司于2009年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致力于通过持续的并购整合完善工业互联网的布局,掌控“工业4.0”最核心的环节。
  另外,消息面上,自3月25日新闻联播播出“互联网+”专题后,4月1日新闻联播再迎“中国品牌”系列报道,第一期即推出中国航天。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低空改革等的纵深推进,与科研院所改制、军民融合为方向的军工航天自动化建设规划蓝图逐步浮现。就在上月中旬,习近平在解放军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时即提出,应突出强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通用航空信息化成倍增长外,无人机领域也在军民两线同时开花。目前军用无人机上市公司仅洪都航空一家,无人机零部件公司也仅限金通灵和中航电子。而民用市场领域相对较大,而其中研发能力强的核心零部件公司未来预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隆鑫通用、山东矿机、通裕重工、宗申动力等。
  工业机器人只待技术突围
  工业现代化时代,由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正日益成为一种潮流。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工业机器人在未来10年内将替代80%的人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作为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要推手,国际共识将机器人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在德国,宝马、奔驰车的装配车间里,焊接装配工序早已由KUKA机器人所取代。瑞士的ABB集团,去年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世界上首台机器人YuMi和现代物料搬运和上下料要求的小型机器人IRB1200(格力工厂),以及机器人及视觉追踪系统(用于京东方LCD液晶显示单元生产线),生产效率由此提升30%。
  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工业机器人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我国的年均市场销量增速在30%以上,目前已占到世界销量比重的21%。而且,由于我国处于结构性转型和经济新常态下,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使用更被系上了经济提振器的标签。去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提到,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36860台,同比增长38%,在超越日本后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飙升而新机器人技术成本的逆市下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2017年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成为全球第一。
  东吴证券认为,在十二五规划的政策落实上,国家已经把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部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目前来看,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基地)已超过30个,青岛(华东机械)及长沙等省市均已初具规模。而国产机器人公司以租代售等多选择方案也使其应用得以更快地铺开。目前,制造业和外来用工大省浙江省已率先前行,于2013年开始推行“555机器换人”计划,预计未来计划完成后可带来万亿GDP的增长,生产率也将由目前的10万元/人年上升至14万元/人年。而随着其他省市的跟进,预期仅2015年一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品的需求总额即可增加至1000亿元。
  公开的数据显示,直到2014年中国仍有87%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被前述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等外资企业所占据和垄断,国内虽然有数百家生产企业,但仅有区区13%的份额。这其中,核心部件的突破是关键。总体来看,虽然我国在柔性机器人的研究革新上可圈可点(已研制出世界首例可自驱动液态金属机器),但在不会变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突围和创新上仍任重而道远。相关上市公司中,基于未来开拓市场的要求,具备技术、销售渠道和资本优势者(巨星科技)、核心零部件领域存突破预期者(上海机电、华中数控)、以及下游延展和研发能力强的工业机器人“本体集成”企业(机器人、博实股份)有望先行突围和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工业自动化央企并购先行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透露,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而其中作为未来国家级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工业自动化将是另一具备中长期高景气度的分支。
  自2012年以来,政府不断推出扶持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产业政策,在资金、财税政策、土地等方面为产业园区提供政策支持。新一代制造业的高端自动化未来运用占比将越来越高。而2015年是工业自动化的元年,相关重点实施领域已圈定在新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上,相关规划也预计将于上半年出炉。分析师认为,产业升级转型的迫切,将促使该领域迎来快速增长,相关上市公司中长期可适度关注。
  在生物制造类方面,医改的推进、养老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大发展,为生物类自动化的发展带来契机。以系统集成为主、具有核心研发实力与生产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机会明显,代表个股有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博晖创新、华兰生物、诚益通等。如博雅生物,公司主营血液制品,药品价格的放开对其基本面有明显改善。近年来,该公司借助外部投资机构着力打造“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一系列并购中寻求外延式发展。
  在生物制造之外,高端装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政策着力的另一重点。以新技术应用和能源方向的结合为例,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作为和国家战略紧密相连的海工装备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来看,我国以低成本优势,已逐渐在海洋油气开采自动化上占据市场份额,相关高精尖并购进程也在加快。根据本月初中国南车的公告,公司旗下子公司南车时代电气拟斥资12亿,收购从事深海机器人和海底工程机械制造的英国SMD公司100%的股权。在相关领域里,中国海油对水下机器人需求量也很大,此前中国南车已与中海油公司人员就此有过深入交流。可关注相关央企上市公司在该领域推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