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联动促成效 服务零死角
近年来,为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以人民法庭为阵地,建立并落实了“一镇一法官”“一月一巡回”“一村一联络”“一庭一亮点”“一季一通报”的“五个一”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和“民事、立案法官联系社区”“商事法官联系行业协会”“刑事法官联系学校”的机关业务庭法官“三联”制度,并驾齐驱实现司法服务零死角。
“五个一”人民法庭工作机制
一镇一法官:织一张民情联络网
案多人少一直是困扰法院的一大难题,若再让法庭的法官“分身”到具体的乡镇去,可行吗?
“法庭以每个法官作为与各乡镇结对的连接点,形成法庭与各乡镇的联系网,从而更好地掌握辖区内潜在的纠纷隐患,提前介入化解纠纷,虽然办案压力很大,但实行‘一镇一法官’是洞察群众矛盾,化解百姓纠纷的最好方法,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嵊州市人民法院院长陈建民说。
长乐法庭庭长吴展宁就曾多次利用这张精心编织的民情联络网化解纠纷,比如最近的一起母子反目案:一位81岁的老太因老伴的遗产分割问题欲将儿子告上法庭,母子间的亲情眼看就要破裂,吴庭长通过民情联络网详细了解相关情况,经过多方努力和多次沟通协商,终于在诉前圆满化解老太与儿子之间的矛盾,母子俩化干戈为玉帛。
自“一镇一法官”机制实施以来,该院五个人民法庭共17名法官与辖区乡镇进行了结对,通过走访共化解矛盾纠纷372起。
一月一巡回:温情司法服务上门
“童某下落不明已满四年,本院发出寻人公告,现已满一年,童某仍然下落不明,故对童某某申请宣告童某死亡的申请予以批准……”2015年9月下旬,三界法庭法官沈杰赶到下王镇巡回法庭向童老汉宣读并送达了宣告其子童某死亡的判决书,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童老汉早年丧偶,现已年逾七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难,膝下独子童某又失踪多年。童老汉想申请低保,却被告知需要其子的死亡证明。这可难坏了童老汉,不得已,他向三界法庭递交了申请书。
在了解老汉的特殊情况后,承办法官沈杰对案件作了梳理和调查,最终根据相关法律程序,通过巡回法庭上门服务向童老汉送达了判决书。
这样的服务在嵊州法院并不鲜见,迄今该院已改造升级了5个巡回法庭,在未设人民法庭和巡回法庭的乡镇增设了巡回审判点,形成了覆盖所有乡镇的巡回审判格局。同时,各人民法庭根据农村生产和生活需要,实行“假日法庭”“午间法庭”等便民服务,推行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便民举措,拓展巡回审判职能。
一村一联络:法官群众的架桥人
群众需要了解法庭的工作,法庭在办案中也需要有熟悉村级事务的人辅助,于是“一村一联络”机制应运而生,法庭联络员既是民情“中转站”,又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及群众基础协助处理案件的法庭和群众间的架桥人。
嵊州市谷来镇的何某因屠某借钱不还将其告上了崇仁法庭。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楼颖实地走访被告地址后发现无该门牌号,附近村民也无法提供确切信息,眼看案件就要陷入僵局。但曾多年担任村支书的法庭联络员黄云林并未放弃努力,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被告屠某早在4年前嫁人,并了解到其丈夫所在的村落。最终,承办法官找到了屠某并顺利调解了这起债务纠纷。
“为更好掌握社情民意,助力法庭开展工作,目前我院在辖区行政村共设立法庭联络员452名,法庭联络员既协助法庭送达、调解、执行,也帮助收集群众意见,大大方便了法庭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互动;法庭也经常与联络员交流座谈,向他们提供法律咨询和培训服务工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陈建民说道。
一庭一亮点:打造精品服务工程
“一庭一亮点”要求每个法庭都要有自身的亮点工作,以黄泽法庭为例,他们的“精品”更多放在了法制宣传上。相较于法律惩治手段,前置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以案释法是提升群众法治观念、预防犯罪的更好方法。
在中小学、村庄甚至高速服务区,只要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就有黄泽法庭法官的身影。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从怎样识别各种诈骗到如何进入诉讼程序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所有贴近百姓生活的法律知识都是他们宣传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的被绘编成漫画图书、有的被制作成宣传教育片、有的被编排成小品,使老百姓可以更直观更轻易地掌握这些法律常识。
用创新的工作思路,打造法庭的亮点工作,用精品工作推动法庭整体司法服务的提升始终是“一庭一亮点”工作机制不改的初衷。
一季一通报:回顾总结提升服务
甘霖法庭的内勤这几天比较忙碌,自从实施“一季一通报”以来,每个季度末都要编写《人民法庭工作通报》发送给辖区镇村党委政府、规模企业、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和法庭联络员等。
通报内容涵盖三个方面:首先是办案情况和法庭纪事,通报法庭本季度收结案情况和重要工作。实施立案登记制后,甘霖法庭收案数量比往年有了大幅增加。其次是点评典型案件,提出司法建议。通过分析辖区各乡镇的案件,分析当前多发矛盾纠纷的类型及趋势,向党委政府预警法律风险,提出意见建议,服务社会治理创新。最后是法律知识小讲堂,宣传政策法规或新法新规。根据多发类型纠纷情况,每期开辟专栏讲解承包经营、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
“每季度一份的通报,既让辖区各界及时了解法庭本季度的工作情况,便于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又是法庭自己对一个季度工作的回顾分析和总结,法庭干警也从中提升了服务大局的观念,督促其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甘霖法庭庭长童鲁军说。
机关业务庭法官“三联”制度
“一联”:民事、立案法官联系社区
“近来物业纠纷案件增速迅猛,虽然这类案件案情都比较简单,但是存在送达难、物业和业主双方沟通不畅等问题,直接进入法院审理的效果并不好,希望社区发挥在协调沟通上的作用,为纠纷双方提供坐下来沟通的平台,避免走上法庭激化矛盾。”民一庭庭长舒肖玲在走访城隍坊社区时说。
社区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沿阵地,通过“民事、立案法官联系社区”制度进行社区共建是该院的重点工作之一。该院民一庭、立案庭法官分别与市16个社区建立了不定期交流联络机制,积极利用办案空余时间走进社区,进行案件回访、立案咨询、开展法治讲座以及协助排查、指导、化解矛盾纠纷等活动,做群众身边“免费的法律顾问”,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针对社区群众普遍认为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流程太复杂的情况,民一庭编印出《劳动争议调处指引》小册子,指引群众在遇到劳动争议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该小册受到社区群众一致好评。
2015年,嵊州法院走进社区40余次,在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让裁判文书上网等阳光司法工作为更多的社区群众所了解,进一步打开了司法公开的大门。
“二联”:商事法官联系行业协会
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该市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个别企业破产倒闭,相关企业和个人的偿贷能力削弱,加上民间借贷行为不规范、金融机构放贷审查不严、催收监管不力等因素,大量商事案件进入法院,该院民二庭、金融庭法官积极借助联系行业协会制度,发挥司法能动性,服务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做好企业解困的工作十分紧迫,商事法官联系行业协会制度对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佳友领带系列案件审理中,虽然佳友公司因担保链涉诉但其领带生产主业依然正常运行,以及考虑到它生产了我市第一根领带,公司具有品牌效应这一实际,主动联系市领带协会参与案件协调,通过柔性司法手段,为其缓解资金风险,保障正常生产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金融庭庭长徐海明如是说。
商事法官通过参加各行业协会例会,了解该市企业生存发展现状。分析各行业涉诉情况,通过专题法律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服务。同时走访重点企业、涉困企业,帮助他们强化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提高防范和化解纠纷的能力,助推中小企业发展。高度重视涉企案件的审理工作,引导企业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规范经营管理,促进转型升级。
“三联”:刑事法官联系学校
“同学们你们要记住:椅子缺腿,则不能站立,人不懂法,就可能犯罪。”刑庭庭长章国松语重心长地对讲台下的孩子们说。这是一次特殊的法制教育课,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刑庭的法官们走进了剡山小学,给孩子们送去了欢乐的同时也带去了法律知识。
课堂上,通过案例讲解以及现场提问互动的方式,让同学们学习到了法律知识。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省人大代表陈洁敏的赞扬。
像这样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刑庭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每个法官定向联系一所学校,定期深入学校开展“法制课堂”、“模拟法庭”等活动,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在重视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同时,达到提前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