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 如何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12月30日下午,科技学堂第十六讲开讲,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崔平应邀作题为《跨越“死亡之谷”,畅通产业化通道——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十年建设思考与体会》的讲座。围绕科技应用与人类进步、成果转化中“死亡之谷”、如何跨越“死亡之谷”等方面内容展开讲解。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邱飞章主持学堂。
崔平说,转化是科技成果商业化必经之路,虽然随着人类科技发展水平提高,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商业应用的时间被逐步缩短,但是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必须进行大量的技术完善工作和商业化过程,才能成为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而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多种多样,有基础研究驱动创新、需求驱动创新、新技术与新需求互动的技术创新、一体化驱动创新等。但不论采用何种转化形式,从成果到市场、从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到市场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即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中存在“死亡之谷”。
崔平介绍,市场是一个被动的机制,科技研究不只在成果上,还要进行产业化。这个转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打通都会“死亡”。她举例说,爱迪生其实是电灯的第23个发明者,之前的发明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资金和人才短缺或配套设施跟不上而不能实现产业化。爱迪生兼有发明家的天赋与企业家的才能,他通过发明成功、申请专利、集中组织生产、依靠规模化产业化来降低成本,再加上输电设施的完善,最终打通了商业化通道。崔平还通过宁波材料所的具体案例,讲述了资金、消费者心理、装备等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科技要进入老百姓,技术必须稳定可用、配套设施必须要具备等条件。
十年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不断探索和破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途径,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项成果只转一家、不以研究所为主办公司、鼓励连人带成果转移”等做法。崔平表示,创新要在关键需求、价值创造、创新带头人、创新团队和组织整合的因素下协调落实,把国际最高端的科技、最高端的人才与中国产业、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努力使国际最高端科技能够落地,为中国的高端产业做贡献,让科研与企业是真正渗透“化合”而不是简单“混合”。她特别强调,永远保持创新能力是一个科研院所和企业最需要关注的。
崔平介绍,宁波材料所已与30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72个,接受企业委托开发项目171项,帮助企业申报项目60多项、金额4亿元,一批重大成果转移到企业,支撑引领了产业发展。未来,宁波材料所将进一步拓展创新链,努力做到“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实现打通产业化通道的使命。
讲座后,邱飞章副厅长作了精彩总结。他指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确实是一个难题,存在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体制机制等普遍问题。宁波材料所十年只做一件事,就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令人十分佩服;宁波材料所十年就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产业化,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5亿的科研经费中有40%来源于企业,充分说明材料所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实力。
厅机关全体人员(含挂职干部),厅属(代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各支部委员,党务干部、基金办、战略院等单位全体人员参加讲座。
背景资料:
2004年4月,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协议,决定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经过十年的发展,宁波材料所已拥有员工901人,院士1名,中组部千人16名,浙江省千人26名,科学院百人31名,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8人,在站博士后87人。具有博士学位占40%,硕士学位占35%。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多人,千人计划中有1/3以上来自国外大公司。宁波材料所先后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983项,累计发表期刊与各类会议论文1536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963项,申请国际PCT专利47项,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和对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创新科研成果;初步建立了与地方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和300多家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卓有成效的合作,共有多项科技成果以4亿多元的经济价值成功实现了转移转化,其中10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宁波落地,为当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当地企业的转型与产业升级;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3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研发合作,2009年宁波材料所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国际合作基地”称号。
崔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内耗与固体缺陷、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能、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工程化研究;承担过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个项目;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JACS,PRB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多件。同时崔平还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了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毕业二十多人。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曾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国务院特殊津贴、宁波市科技创新推动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
2004年受命到宁波筹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从零开始,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目前研究所已建成了一支900多名科技人员和600多名研究生组成的科研队伍;围绕区域产业需求布局的研发领域在国内形成竞争力,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15亿元,取得了一批原创科研成果,一批科研成果成功转移到产业界,为宁波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和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郑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