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大力打造“海字号”特色职业教育
近年来,在舟山群岛新区和自贸港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岱山不断优化职成教育发展环境,切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注重多方合作,努力破解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难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作出积极贡献。2012年至2016年五年内,4次获评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单位,2018年5月,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其主要做法有:
一、一校两翼,集团建设,精准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是校企双主体培养。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岱山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常石集团(舟山)造船有限公司、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岱山职业技术学校常石分校、舟山市船舶修造专业岱山金海重工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一校两翼”的办学格局,目前已为企业培养了400多名船舶修造优秀毕业生。同时,成立岱山县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打造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共同体。通过招生就业联动、设施资源共享、专业特色共育等,切实开展校企之间人才共同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目前,岱山县职业教育集团包括岱山职业技术学校和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17家重点骨干企业。2015年,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船舶修造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新兴专业。
二是教师师傅双导师教。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 “校园内老师教,厂区内师傅带”的双导师制,同时,实施师资共培互聘,建立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联系、相互交流机制,切实做好双重育人育才工作。2016年,常石集团被确认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岱山县汽车运输公司修理厂倪中发被认定浙江省中职大师,并挂牌成立倪中发大师工作室,目前共有51名中职学生与相关企业的15位师傅结为师徒关系。
三是员工学生双身份学。切实做好双身份教育工作,组织学生一方面在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依据培养方案下企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同时努力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校内积极实施7S管理,帮助学生及早适应企业准员工培养机制;开设“技能大师大讲堂”,组织企业专家进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编写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实训教材和岗位实习考核标准,组织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育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普遍赞誉。近几年全县中职学生中级工以上获证率达95%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
二、两院一地,高校进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一是实施一条龙办学,优化产业服务。面临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国家战略落地的新形势,积极引入高校资源,紧密对接产业经济。在岱山职教园区设立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岱山校区,设有石油化工学院、岱山产学研基地及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培训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将以石化专业为主干,为浙江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培养人才;岱山产学研基地立足岱山县产业需求,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为岱山本地的船舶、汽修、港航物流、海洋旅游等提供专业人才;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培训学院主要为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展员工技术技能培训。2017年秋季,石油化工学院正式开课,首批共招89名学生;浙石化职工培训学院举办了3期大学生员工入职培训班,共600余人参加。
二是推行中高职一体化,提升育人层次。在前期实施“校校合作”,开展船舶修造专业五年一贯制探索的基础上,2017年秋季,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利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岱山校区的优势资源,开设五年一贯制的化学工艺专业,招收45名学生。两校在培养目标确立、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等方面统筹实施,不仅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节省投入,降低成本,而且真正实现校校无缝对接、中高职一体化育人,从而促进岱山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三是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增强中职学校生命力。聘请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教师,进一步加强中职化工专业师资。在两校共建实训场所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学实际,进一步改进、优化,为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提供硬件设施。2018年4月,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级首批三年制化工专业学生,代表全市首次参加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化工类)比赛,在19支参赛队伍中获总分第7名。
三、七校一体,错位打造,有力推进成人教育协同发展
一是“一校一品”创特色。积极做好渔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各乡镇成校根据本区域特色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由粗约型向精品化转变。高亭成校重点打造学历教育培训和家政服务培训品牌,每年成人大专在册500名左右、成人高中在册300名左右,2015年被评为全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学校,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现代化成人学校;长涂成校、岱西成校等分别以职工培训、船舶修造企业紧缺工种类培训等为特色,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省级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等。衢山成校的渔民考证培训、东沙成校的传统企业职工培训、岱东成校的“五匠”培训、秀山的海岛旅游培训也都成为各自特色。
二是多方合作拓路子。指导乡镇成校遵循“实际、实效、实用”的办学原则,积极与企业、县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类协会等合作,开展企业生产技能、农村电商、中式烹饪等各类培训,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以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帮助居民完成护理学、药学、船舶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本科学习。高亭成校至今已与中国医科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成功合作。2017年,7所乡镇成校共完成技能培训6156人次,社区教育70820人次;《东沙古镇渔文化教育与传承》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省仅10个;1人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省仅6人。
三是以点带面搭平台。通过部门联动,由县总工会牵头落实、以乡镇成校和基层企业为基点,成立岱山县电工创新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开展电工技能考证培训。2015年,该工作室被确认为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5年以来,累计为全县各企业培养125名技师,23名高级技师,打造了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电工人才队伍。同时,有73名工作室成员取得岱山电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学历,有效改善了技能人才短缺和职工的学历层次问题,为群岛新区建设和岱山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