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年货的日子里 看93岁连环画家贺友直画吃吃吃

03.01.2016  08:04

满庭芳臭豆腐

陆根荣摆熟食摊

若是没有特别安排,93岁的贺友直基本上会这样度过自己的一天:7点半起床,吃早饭,然后开始画他的老上海风俗画。中午,咪半斤黄酒之后,睡个舒服的午觉,到下午3点醒来,泡茶、回信、写文章,或者散步去邮局寄信。晚上,照旧是黄酒半斤,就着夫人烧的拿手小菜,慢悠悠喝上两个钟头。要是正好想到哪个画里的情节,便用筷子蘸上酒,在桌子上比划几下。“耳朵听不清了,但手还没抖,我就还能画。

一支笔、万条线,贺友直用他笔下那些手掌大小的连环画,影响了几代人。

有人说,在连环画领域,贺友直是张乐平之外上海美术界的“另一只鼎”。但直到今天,老先生还是住在上海的一条小弄堂里,一间不到30平米的一居室。许多朋友都曾为他张罗新房,但他不想搬。在他眼里,弄堂里面人情味浓。他曾对好友陈村(作家)说:“我在画画,她们婆婆妈妈在灶披间(厨房)里烧菜,声音哗哗上来:‘今朝上当,个点虾哪能(今天买菜被宰了,这点虾怎么样)?’;隔壁邻舍熟透,马路上打打招呼:最近好,人蛮神气嘛。住在二十几层楼上,跟蹲提篮桥(上海一处监狱)有啥两样?

去年,贺友直花了3个月时间,把这些记忆中的老上海故事都画了下来,这个系列到现在还在画。眼下这54件珍贵手稿正在南山路浙江美术馆里展出,主题就叫“走街穿巷忆旧事”。

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有关于吃。贺友直说自己生性嘴刁,吃东西食量不大但挑剔,并且讨厌重复。比如每日的早餐,吃了几天拌面,就要换换花头,面包夹火腿连续3天就要另想别样。

马上就是新年了,在这囤年货的日子里,不如一起看看这位资深“吃货”画家记忆中的老上海名小吃。

牛肉面

在今天上海新乐路富民路东湖路的交汇处,有一家名为“马和记”的牛肉面馆很出名。为了解决早餐,贺友直常去光顾。

老先生任性嘴刁,只欣赏店里的牛肉却不喜欢面。店里的面是小阔面,煮面用铝制直角的圆桶,有时候生意好到忙不过来,就十几碗面一大把往桶里一丢,先落下的沉到锅底,待一碗碗捞起来,十有八九是交互的。但这店的牛肉很有特点,它是白煮切薄片,刀工极好,切得薄而均匀,蘸牛肉的是加盐、香油调和的芝麻酱,这种吃法在上海滩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到后来,老先生听说“马和记卖的不是牛肉是马肉”,有些扫兴。

生煎包

旧时上海茶楼大都附有点心摊,其中多数卖生煎包子,也有蟹壳黄。罗春阁茶楼就开在浙江路上,坐东朝西,稍北是牛庄路,离更新舞台(后更名为中国大戏院)很近。

在贺友直眼里,罗春阁的生煎在旧上海那是顶级的,质量水准永保不变,而今有些名小吃味道已经消失了。“某天老伴从著名景点买来袋装的传统小吃,我尝了一口立马吐掉:‘这哪里是×××的双档?’

贺友直还在当学徒工的时候常路过罗春阁的生煎摊,却无能力消费,“只闻到香味就会停下脚步看师徒操作,我不知它的原料如何,但看了它对火候的掌控,那时的炉子是烧煤的,鼓风用的是手拉风箱,徒弟是看师父的神色锅里冒的气,来掌握拉动风箱的力度及速度的,所以出锅生煎的底肚是黄脆的,哪像如今使用的是煤气或电炉,只为图快自始至终调控在猛火挡,以致煎出馒头的底肚焦而硬,像我这档老人入口硬咬崩掉牙硬咽哽喉咙。看到这档东西只会倒胃口。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余夕雯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