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诗人洛夫不紧不慢说诗情

05.11.2015  09:37

    在杭州这几日,他又写了好几首诗

洛夫

    “白居易是不是一个浪漫派/有待研究/而他的的确确在一夜之间/替西湖/画了一条叫人心跳的眉/且把鸟语/长长短短/挂满了四季的柳枝……

    这是著名诗人洛夫,1988年11月15日,在西湖边,写的《白堤》。

    昨天,洛夫先生又来到了杭州,参加了由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与扬帆诗社主办的诗友见面会。

    88岁高龄的洛夫先生,带着蓝色瓜皮帽,穿得略臃肿,他进门便致歉:“重感冒,晚到了一些时候。

    室内,二三十位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一见到老先生,面露欣喜。这些人里,有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院长应忠良、诗人王自亮、作家杨芳菲,也有小说家郁雯等等。

    洛夫说,他1980年代来大陆的时候,艾青他们都还在,北岛还是个年轻人。

    1996年,洛夫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2001年,他的三千行长诗《漂木》出版,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中国现在很多诗人,说得太多,表现太少。其实诗歌跟戏剧一样,尽量少说,可隐在表现后面。

    洛夫讲起诗歌创作,说,“激情会产生滥情,诗之大忌。

    他特意拿中国古典诗歌举例,“古诗便是沉默的语言,不太说话。

    他还说到了余秀华,“我在台湾见了她,当然,余秀华有她的个人风格,但国内比她写得好的肯定很多,那些低调写诗的潜在的诗人,也很多,我希望他们不要泄气。

    昨天在现场的书法家、诗人陈为民,面对洛夫不绝的诗情,深为感触:一是诗随时代。洛夫在大陆中学时代,宣传抗战,以笔为投枪。去台湾经历炮战和隔海相望的岁月,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抒发感想。晚年移居温哥华,对中国诗歌历史的回眸,肩负纵向继承的担当。二是诗寄情怀。诗人有深切纯真的爱国情怀。从抗战到思乡,从反对台独到讴歌祖国,从诗的唯美到诗的使命。他说诗人也和树木一样,回到本土才能长得粗壮。三是诗心不泯。诗人年届耄耋,却创作不断。他信心满满地宣言,他还在写诗的路上,生命不息。

    据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应忠良介绍,洛夫先生在杭州又写了几首,在餐桌上还在改诗……

    有人说,洛夫和余光中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洛夫的《边界望乡》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脍炙人口。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现场,有人动情地朗诵了这首《边界望乡》。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洛夫(1928.5.11~)原名莫运端、莫洛夫,衡阳人,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