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霓屿街道做好“德”字文章推进礼堂文化建设
温州市洞头区霓屿街道突出“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坚持内容建设,开展“德行霓屿”礼堂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强化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切实增强文化礼堂生命力,使之真正成为农村道德高地。
一、润德于心,弘扬道德新风尚
一是建立公益基金。在文化礼堂所在村设立道德公益金,用于表彰优秀学子、民间道德奖获得者,救济贫困村民,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等。同时,出台《村级文化礼堂道德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成立以村级监督委员会为主体的道德公益金管理小组,规范道德公益金的使用。如布袋岙村通过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方式,建立布袋岙村道德公益基金1.7万元。二是选树先进典型。挖掘身边好人好事,设立“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学子”等民间道德奖,结合乡风评议,采取入户走访、现场点评、公开亮相等方式评选身边最美。三是注重道德熏陶。面向村民广泛征集家规家训,由村里统一制作展示牌,集中在沿街家庭门口悬挂,布袋岙村晒出家规家训50条,形成了一条展示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礼堂的必经道路旁设置”道德宣传廊",以图文形式将“勤”“礼”“诚”“孝”等道德内容进行展示。
二、载德于智,激活道德新生力
一是激活志愿力量。吸纳村管事公婆、文艺爱好者、理发师等人员组建成立文化礼堂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堂务管理,如书籍借阅、文艺辅导、活动组织等,并组织志愿者走出文化礼堂,上门为残疾人、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理发、心理陪伴等服务。二是共享文化资源。加强与辖区学校的沟通联系,建立村校结对关系,组织开展“亲子共读,你我分享”、亲子游园会、“感恩成长幸福起航“文艺汇演等活动,营造“向真、向上、向美、向善”的文化氛围。借助假日公益学校载体,发挥辖区学校教师特长,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免费为青少年提供二胡、舞蹈、手工、书法等趣味课程辅导,参与人数达420余人。三是借助高校智力。与温州东方职业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建立共建关系,成立大学生实践基地,联合开展暑期支教、春泥计划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感知道德。
三、立德于行,赋予道德新内涵
一是品本土文化。以“我们的”为主题,在文化礼堂开展 “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我们的元宵”灯谜会、“我们的村歌”学唱活动、“我们的家训”故事比赛等活动15次,参与近2000人,增强了群众对文化礼堂的亲切感、认同感。二是送暖心服务。以“德在身边”为主题,围绕“善”“勤”“孝”等内容,设置义诊点、爱心驿站暑托班、爱心食堂等服务平台,针对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分别开展爱心义诊、公益辅导、关爱照料等志愿活动10次。三是寻传统文脉。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举办新春祭祀礼、端午纳福礼、新生启蒙礼、新兵入伍礼、重阳敬老礼等传统礼仪活动,将传统礼仪“搬进”文化礼堂,让农村群众在传统庄重的仪式中唤醒记忆,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