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奖颁奖 我省《仙居花灯》《运河记忆》获奖

15.01.2018  10:40

  1月13日晚,主题为“恰是山花烂漫时”的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晚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中共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20个省份近500名民间文艺家、民间文艺工作者出席颁奖活动。其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冯骥才与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还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的殊荣。

  颁奖晚会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分为《惊蛰·启》《夏至·炫》《秋分·瑰》《冬至·泰》《立春·衍》五个篇章。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也是我国民间文艺界的最高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共评选出20件获奖作品,其中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5个,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8件,优秀民间文学作品3件,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4件。在今年的评选中,浙江选送的《仙居花灯》与《运河记忆》分别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和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浙江新闻+】

  一讲到花灯,我们就会联想到过年、元宵灯会,红红火火喜气热闹的画面。花灯、灯彩、灯会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和活动形式,是欢乐祥和、喜庆的代名词,是广为人们认同的传统文化符号。

  本次入选“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的仙居花灯是由陈彩萍制作的组灯《和颜悦色》。《和颜悦色》改变了从前单灯或者对灯悬挂的展示方式,而是将各式各样寓意吉祥的传统花灯和创新类台灯相结合进行重新搭配,形成一组新式的丰富多彩的花灯组合。

  陈彩萍说,在花灯组合中,每一个单灯都有其独特的寓意。采用四连屏悬挂12盏花灯为主灯,象征十二个月;四个屏风串灯象征四个季节,又代表一年。主灯中间是一对十二生肖花篮灯代表着全国人民,灯身中部每一灯面四周都有八条龙围绕着十二生肖图案代表着我们的党为人民谋幸福。两边六个创新类台灯款式的花灯“福满堂”“福星高照”“鹿鹤同春”“五福捧寿”“和和美美”“福禄寿禧”簇拥着主灯,体现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国泰民安。

  仙居花灯又名针刺无骨花灯,相传起源于唐朝浙江省仙居县皤滩古镇,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当地人称“唐灯”。仙居花灯技艺独特,灯身没有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纸片经刀凿针刺成孔、折叠拼接,经十三道纯手工精细工序(制图打样、胶浆调配、灯纸制作、烫纸、剪样、凿孔、拷贝、针刺、刻型、折叠、拼接、竖灯、装饰)制作而成。

  仙居花灯的纸片大部分用纯色色彩纸,不施笔墨粉黛。因为造型立体面变化丰富、凹凸、小巧,每个结构造型用不同颜色纸组合,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有一种节日喜庆的氛围。

  灯光从花灯里面映射出后,纸张的颜色经过灯光的折射,加上通过针孔直射的灯光的中和,花灯上的各种吉祥图案、人物、花草、花纹、线条都活灵活现显现出来,整个花灯色彩柔和、素雅大方、玲珑剔透。

  2006年“仙居花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国家邮政局以仙居花灯图案发行了《民间灯彩》特种邮票。

  中国大运河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同时它又是迄今依旧存活着的,被人们还在频繁地使用着的一份独特的遗产。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为此,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市文联共同组织,发动了一大批志愿者,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直接从当地运河水系船民的口中获得许多口述史料,记录成文,编撰出《运河记忆》一书。

  本书由金琴龙主编,顾希佳责编,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运河周边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心声。

  嘉兴地处东南,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是运河沿线的一座重要城市。嘉兴境内水网密布,以运河为骨干,共有八大水系。过去,人们的生活对船极为依赖,外地的物资由船运入,本地的特产由船输出,船又是连接城乡的主要交通工具,航船、栈船,作用等同于今天的公共汽车。

  可以说,嘉兴的船民群体,在运河江南水系乃至整个运河流域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一群体正在急剧缩小,《运河记忆》一书正是嘉兴文广新局和文联赶在船民这个群体彻底萎缩消亡之前编撰出来的。

  在编写过程中,书稿作者们共采录了70余位分散在嘉兴各水域的船民。为了提高文稿质量、补充文稿内容,每位作者都曾一次次地拜访口述人,最多的进行了五六次访谈才完成文稿写作。

  对于曾经以船为家,长年累月在江南运河水系里讨生活的船民群体,过去我们知之甚少。他们与江南运河休戚与共的一份情感却十分真切,又极其珍贵。

  本书分上下两册,近50万字,共收录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40份,嘉兴以外地区,浙江杭州、湖州、江苏昆山、吴江、山东济宁代表性船民生活口述史材料5份,并附录有11位船民的视频记录片,及两篇相关的散文随笔。书中每篇口述文稿的篇幅大约在五千至一万字之间,个别的超过一万字。

  书稿内容涉及船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如实反映船民的生活史及社会变迁在这个群体上产生的影响,对船民弃船登岸改换身份后的生活也作了如实记录。

  时间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劈开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时代前进的步伐已经把很多东西抛在后面,抛离我们的视线和感受范围,当我们意识到这些东西的存在并试图做些什么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以至于错失很多。

  《运河记忆》的出版及其入选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可以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找回曾经的记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对于读者来说,翻阅这样被忠实记录的口述历史,也可以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