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入股种药材 带领乡亲一起富
沿着安地水库旁的“安山线”,朝武义方向行驶,一路上山林密布,竹海深深。离开婺城界不久,便到了武义县白姆乡松树下村下徐宅自然村。出生于1991年的张璐是山里娃,2015年退伍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
问及原因,张璐说:“离开家乡5年,它依然没有发展,看着不免有些痛心。”那时候,他便决心通过努力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5年来,他热情不减。他说,看着村民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破局
下徐宅自然村山林面积是耕地面积的10倍。靠山吃山,是当地祖祖辈辈的生活生产模式。2015年3月,张璐退伍回村担任团支部书记,毛竹和茶叶是村民所依赖的收入来源。可近些年,原本广泛用于脚手架搭建的毛竹渐渐失去市场,村子的发展陷入僵局。
如何破局?张璐想了两个多月。“我和村干部走访了金华各县(市、区)一些产业化的村子,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因地制宜。”如何依托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收,张璐曾在村民间发起调查。
“办工厂,走工业化道路来钱快。”
“搞养殖,农村人最会干这个。”
“做民宿,吸引城里人来消费。”
……
该村位于金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发展工业及养殖业不适合,发展民宿产业也缺乏客流基础。曾有一段时间,张璐号召村民规模种植蔬菜,无奈收益平平。2017年,武义县白姆乡提出打造“国药小镇”,中药材产业引来新机遇。
“各位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办法,希望大家以山林入股的形式支持村里发展,等产出后人人可以分红。”当年6月,张璐在(原下徐宅行政村)村两委的支持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提出振兴村集体经济的方案。没想到,部分村民当场站了起来:“我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祖祖辈辈的山林,村里凭什么“收走”?
70多岁的徐大爷看着张璐长大,两家关系一直很好,却因此事一度闹僵。“徐大爷是村里最后一户签协议的,我前后劝说了5次,用了半年才说通。”张璐理解,徐大爷对山林有感情。当时山林入股规模已经足以发展产业化种植,张璐不想让村里的任何一个人掉队,希望村民在未来人人有保障。
当然,村里也有不少明白人。马龙元是村里的残疾人、低保户,张璐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毛竹两年砍一次,一次只有三四千元收入,对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善。”马龙元明白,村子不发展,生活就好不起来。他不仅率先签署山林入股协议,甚至担任村两委的入户宣传员,劝说其他村民加入。
2018年3月,下徐宅自然村102户3140口人全部签署山林入股协议,总面积达800多亩。在张璐的推动下,最终由(原下徐宅行政村)村集体名义成立武义县下徐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挂牌成立的那一天,村办公大楼前围满了人。“他们的眼神里除了希望,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那一刻,张璐暗暗下了决心:一定不辜负村民的信任。
合力
有了山林,种什么呢?
张璐曾到全国各中药材种植基地多方考察,发现三叶青抗病强、少虫害、成活率高,整棵三叶青均可入药,经济效益可观。张璐曾算过一笔账:“如果以市场价计算,每种植100亩三叶青,3年后将有700万元左右的纯利润。”
“我们都不懂怎么种三叶青,这可怎么办?”不少村民担忧,张璐心里也没底。公司刚成立的半年时间里,他带着村民到各地药材种植基地考察,不仅学到了种植技术,还赚到了一些钱。
2018年10月,张璐开始带着村民大规模种植三叶青。三叶青主要采用扦插模式,刚开始成活率不到40%。迟迟看不到实际效益,一些村民产生了疑惑:“这样发展村集体产业,到底能不能行?”回想起当初村民的质疑,张璐笑了笑:“我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常遭遇冷言冷语,还常吃闭门羹,好在最后村民都想通了。”
跟随张璐的脚步,记者来到三叶青种植基地,一路上遇到不少背着锄头的药农。“每个村民都是基地的主人,我们很乐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力。”62岁的程增香从去年开始便与丈夫一起在基地内工作,她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既是股东,又是员工。
“我们年纪大了,出门打工没有工厂要,本来在家里养老了,没想到还能有一份工作可以做。”陈增香说,像她一样六七十岁还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挺多,每天能挣150元工资,这些钱大部分是张璐垫付的。
“璐璐能吃苦,常和我们一起在田里干活。”村民徐洪富谈起张璐时,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张璐还邀请武义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基地指导,帮助村民提高三叶青种植水平。如今,这里的三叶青扦插成活率已经高达90%。
让张璐高兴的是,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下徐宅自然村村民几乎全员参与三叶青基地建设。这两年,他把自己多年积蓄全部投入村集体产业开发,三叶青种植已步入正轨,目前种植面积超过170亩。张璐说:“村民把三叶青当成致富草,对未来的好日子越来越有信心了。”
张璐拔出一株三叶青,它是去年种下的,块根已经有大拇指那么粗。“明年7月,这批便能收获了,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
希望
这片三叶青种植基地里,有40亩精准帮扶区块,被当地人誉为“希望之林”。“村里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残疾人有很多,我觉得应该给予特殊关照。”张璐提出,划出40亩种植基地专门交由他们管理,带动他们增收。这一提议,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
马龙元患有血友病,每年治疗费捉襟见肘。“以前觉得自己是废人,现在可以自食其力了,整个人都乐观起来了。”马龙元不仅能在精准扶贫区块上赚工资,还接下了公司内勤文书的工作。他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
董爱仙年近七旬,丈夫患癌症多年,一家生活困难。“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干活赚钱。”她现在是基地里的主力,只要有活,她都抢着干。她说,自从发展村集体经济后,家里一年可增收5万元左右。
2018年12月,下徐宅自然村、元明寺自然村、松树下自然村合并为松树下村,新村融合让三叶青种植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上个月,张璐高票当选为松树下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三叶青种植产业的领头羊。
“张书记,能不能带我们一起致富?”这些天,松树下自然村、元明寺自然村不少村民找到张璐。他的态度很明确:以下徐宅自然村为样本,发展松树下村的集体经济,打造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同时带动中药材旅游基地建设。
村子的发展,也牵动着在外游子的心。28岁的徐伟炎在武义某公司做酒水销售,已决定回乡发展,帮助家乡打造完整的销售链。28岁的徐阳华在武义某酒店担任总厨,正在研究三叶青药膳,准备回乡打造特色药膳。27岁的张星伟在外从事电商平台建设工作,打算回乡搭建三叶青网购平台……
更多的希望正在发生……
(武义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