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 新理念 新模式 山东省以“大数据”技术引领“智慧审计”

16.12.2015  20:37

日前,山东省审计厅基于大数据环境开发了“审计百度”搜索系统,审计人员通过输入关键词即可从审计数据中心中获取财政、地税、社保、工商、金融等行业相关联的信息,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自动批量筛查,切实破除了审计数据分析障碍,标志着山东审计进入大数据支撑时代。”

依托电子审计技术的应用推广,近年来,该厅不断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需要,加快“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组建电子数据审计处,成立电子数据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分析,全面加强电子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利用,以“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为特征的“智慧审计”模式已经呈现,山东在实现审计指挥、数据、业务、模式、保障“五个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扎实一步。

数字化为审计插上“翅膀

在临邑县,审计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做着县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扫尾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们首次使用了省审计厅统一整理下发的财政数据库,将需要的SQL命令编制成“数字化操作指引”,结合下发“全口径预算”、“非税收入征管”、“转移支付管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四张问题表,便可快速核实出预算、非税、国库等财政数据信息。

这是山东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数字化审计工作的一个缩影。本着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今年,山东省审计厅主动延伸预算执行审计触角,将市县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视野,依托数字化审计方式的优势,集聚市县两级审计力量和资源,通过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实现了预算执行审计由以往单纯省本级的平面式审计向纵跨省市县三级的立体式审计转变,由各级审计机关相对孤立的分层式审计向以资源集聚、信息共享、相互衔接为特征的一体式审计转变,凸显了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全覆盖性,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如今,以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审计管理高度融合为标志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已成为引领山东审计的新思维、新理念,真正为审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信息化助力审计“大海捞针

2014年,山东省审计厅部署开展全省农信社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情况专项审计,共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35亿元,移送案件线索和主管部门处理事项69件。这场“歼击战”的胜利首要得益于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违法违纪线索,是审计工作必须正视的严峻现实。农信社审计中,该厅牢牢抓住数据分析这个关键,组建起数据分析攻关组,开发59个审计模型开展了跨系统、跨部门、大范围、多角度数据分析比对,从农信社系统119家法人单位的228万条贷款记录中筛出39类6万多条信贷疑点,并统一指挥全省金融审计力量,上下联动,对疑点相对集中的37家农信社进行了重点延伸,提高了发现重大问题和潜在风险的精准度。

身处大数据、云计算时代,该厅深入推进审计技术创新,引入了大数据、云计算、数据转换、智能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了数据应用的系统性、立体化、全面化,在金融、社保、农业、保障性住房、医疗、经济责任等多个行业审计中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双赢。

智能化为审计提供“原动力

如此的“智慧审计”模式,依赖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计算能力。

紧紧围绕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山东省审计厅以“智慧审计”为目标,以“金审工程”为依托,加快建设全省审计数据中心,完善数据分析平台,研发审计专业软件,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构建起智能化的山东电子审计体系。仅去年以来,该厅部署了五台八路十核1T内存高性能服务器和200T的存储,通过在服务器上配置VMware虚拟架构平台软件,实现了服务器的虚拟化,基本建成省厅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建成了有54台虚拟终端的数据分析室,对终端采用了虚拟化桌面管理,同时加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确保了数据分析的安全。开展非结构化数据审计,在内网建设了“审计百度”系统,通过输入关键字,实现对海量电子文档内容的自动批量筛查。推进金审三期建设,为全省16市审计机关采购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统一部署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审计分析平台。重视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开办了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改善了审计队伍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结构。

截至目前,该厅已实现了对省财政厅2010至2013年度所有主要业务系统数据的破译分析和连续积累,对省地税局2010至2013年地税征管系统主要系统表的数据翻译转换和审计方法建设,社保、企业、金融等行业审计平台财务数据、业务系统数据、外部数据的全面关联分析,全省统筹、上下联动、充分共享的立体式审计信息资源网络正展现强大实战能力。(张峰 郑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