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的三点启示

07.05.2015  12:21

  一是“互联网+”成为展会发展必然趋势。以互联网技术为纽带,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革,必将对展会模式、内容、构建及运营产生深刻影响。本届文交会,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成为宣传新常态,80%以上参展企业开通微信扫一扫服务,短短四天网上文交会点击人数超过15万人次,传统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APP成为交易新热点;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受追捧,主打文化创意服务交易的猪八戒网,开馆首日即招募60个服务商,展厅日访问量超过5000人次;电竞大赛启动互联网直播,日均网络直播时长10小时,收视率再创新高,最高同时在线达到近150万人,每日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突破500万人。文交会将引入互联网思维办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应用,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争取将文交会打造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多领域拓展的永不落幕的文化盛会。

  二是文化消费成为决定展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新常态下,带来展会内容、形态、交易及运营模式等诸多方面深刻变革,内容上,个性化、多元化、体验式将成为文化消费趋向,已连续参展4届的台绣主打高端定制、跨界混搭,展会成为新品发布、艺术展示的平台,现场加盟客商络绎不绝。交易方式上,从具体产品交易到版权、理念的交易,订单式、项目化合作趋势明显。据初步统计,本届展会意向订单、协议合作占总体交易量70%以上。运行模式上,平台、服务、大数据将成为展会核心竞争力,本届文交会依据历届数据分析,定向邀请组织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先后组织了3场采购洽谈会及14场新品发布会,围绕经贸服务举办小微文化企业、设计师沙龙等论坛活动,实现了以会促展,展会联动的良好成效,切实提升了展会品质和影响力。未来文交会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广大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适应文化企业借助展会获得信息、扩大交流的要求。推进产品展示到传播文化,从商品售卖到引导消费的展会功能,承担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传播。

  三是“草根”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与往届文交会相比,以创客、威客、独立设计师、青年艺术家为核心的“草根”群体参展比重大幅增加,展会适应市场需求、挖掘草根力量,纵观文化创业创意扶持计划、美院研究生作品展及动漫洽拍会等活动,主体是年轻人,草根人才,其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原生动力,代表文化产业方向与未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文交会培育、集聚一批具有持续原创能力的人才、信息资源,为青年人才迈向市场提供了良好载体和系统化、品牌化的平台,将其打造成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快智力成果的嫁接与转换,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与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在GDP中比重,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