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组织微博粉丝探寻历史建筑前世今生
纵使时光飞逝,那些散落于杭城大街小巷的历史建筑,依旧清晰地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让人们能够触碰到最真实的历史记忆。今天上午,局开展“网友走房管”系列活动第二站,组织官方微博10位粉丝分别走访参观孩儿巷98号民居建筑、湖边邨建筑群,聆听局属历保中心以及老房子专家仲向平对历史建筑修缮技术、特色构件、保护利用、材料应用、文史故事等方面的介绍,了解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成果,探寻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
图为微博粉丝听取老房子专家仲向平对孩儿巷98号的介绍
“孩儿巷98号民居建筑是杭州市公布的第一批历史建筑,整幢古宅使用的木材主要采取“杉木取心”制作而成”、“古宅内有集宋、明、清三个朝代民族风格的木雕艺术”……局特别邀请的老房子专家仲向平带领微博粉丝边走边讲述起老房子的文史故事,粉丝们听得相当仔细,时不时地用手中的手机、相机,拍下古宅内独具匠心的细节,窗花、门槛、古井、瓦当、门楣、回廊、青石板、绿植……即使小到一个“古铜钱”模样的院内排水口,也能引起粉丝们的驻足欣赏。“一百多年的老房子保护的那么好,相当不容易,听说现在已经升格为文物保护点了,这样的历史遗存很宝贵”、“庭院内设有水井,青石板窗檐,雕梁画栋,主体双层木结构,老底子建房子那么考究”粉丝表示。
图为孩儿巷98号民居建筑
图为微博粉丝一边聆听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一边用手机、相机拍下古宅的每一处细节
杭州人对孩儿巷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靠近浙江省儿童保健医院,家中小宝宝若有身体不适,总会想到去那儿看看。巷子里有很多卖儿童衣服玩具的小店,在一排现代建筑中,白墙黛瓦的孩儿巷98号显得特别醒目,它始建于清朝年间,占地面积约956㎡,为一处两进院落的双层木结构民居。“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据说报国无门的陆游就在孩儿巷98号度过了晚年。如今,经过市区两级历保部门的精心修缮,这里成了“陆游纪念馆”和“下城文史馆”,院内有双层回廊、陆游雕像、图画和著作,还有个小花园,花园右侧是一口古井,井上罩着铜罩,望下去井壁绿草萋萋、井水悠悠。
图为微博粉丝听取老房子专家仲向平对湖边邨历史建筑群的介绍
图为湖边邨历史建筑群
图为微博粉丝参观湖边邨历史建筑群
湖边邨历史建筑群作为杭州建造较早、规模较大、式样较美的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出山封火、门面挂落、出檐马头和庭园水井,又巧妙地融合了欧式建筑的门楣浮雕、清水砖墙、屋顶露台和百叶窗扇。“这处石库门建筑是民国时期用来出租的住宅,如今通过后期的修缮找到了新的用途”、“青石砖是原版的,不像现在的仿古建筑,外立面用的是仿青石砖干挂”粉丝们听着专家的介绍,感受着石库门建筑的魅力,还有幸参观了湖边邨酒店。“湖边邨石库门建筑记录着昔日杭城西湖边的居住文化” 一位年近七十的微博粉丝表示。
值得说道说道的是,作为杭州市政府“西湖西进”工程重点项目之一,2012年,市区两级历保部门启动实施了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装修工程,组织国内一流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团队,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进行了墙体防潮、外墙修补、内墙加固、白蚁防治等大量细致的工程。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性、保温隔热性能、配套水电设施、消防预警能力等均得以大幅提升。如今,修缮后的湖边邨历史建筑群也华丽转身成为一家精品酒店,并且在第五届中国最佳设计酒店评选中荣膺“最佳历史传承与保护”奖。
图为局属历保中心向微博粉丝介绍历史建筑修缮技术、特色构件、材料应用、保护利用等方面
为更好地扩大历史建筑保护宣传范围,增强网络平台互动交流,提升市民群众的历史建筑保护意识,局于11月19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和《钱江晚报》等渠道征集网民报名参加历史建筑探寻活动。自公开征集报名以来,众多网民通过微博私信、留言等形式,表达参加活动的意愿,这其中不乏年近八十的老杭州人,也有从事历史建筑业余研究的爱好者。为此,局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对网民留言进行回复,对报名信息进行联系核实,并最终筛选了10位粉丝参加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将综合粉丝们现场走访参观过程中发布的微博数量、转发量、图片文字效果等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同时,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对住保房管工作的了解需求,局还计划于近期组织“网友走房管”系列活动第三站,网民朋友若有兴趣参加,可以关注局官方微博、微信了解相关活动信息。
链接:
为抢救性保护这些彰显城市个性、延续城市文脉的历史遗产,从2005年起,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通过组建机构、制定政策、规范管理、创新方法等途径,形成了以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有机更新为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杭州范例”。 截至目前,杭州已先后公布六批336处、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80%以上得到了修缮保护;整治实施了梅家坞、留下老街、拱宸桥西等26处、占地面积416.82公顷的历史街区,以及3.5万户、177万危旧房改善,形成了串点成线、由线及面的良好保护成效,成为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