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家俞舒扬:愿以我笔 聆听万物之声
俞舒扬近照。俞舒扬提供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6日电 (涂艺)三次获得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创作并发表个人文学作品50余万字;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杭州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这位被称作“可能是杭州最会写文章的高中生”的俞舒扬,和文字结下的深厚情谊不言而喻。
热爱文字,却又不仅囿于文字。高考在即之时,6日,俞舒扬回顾起自己的阅读和创作的历程:“在我看来,文学是实现理想的佐助。一个不完美的作家,甚至一个不成熟的少年写手,也许他的章句不尽如人意地浑厚华美,但当他用独立于人群的眼光看待四海时,我觉得他就是文学路上的留名者。”
以我之笔写我心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在并不算长的18年岁月中,捧书落笔的经历可谓占据俞舒扬大部分时间。从刚开始只能用拼音写上寥寥数行字,到如今创作硕果累累,在俞舒扬看来,自己和文字结下深不可分的缘分,或许这正是“书香人家”的家庭环境造就的。
“我小时候,不是坐在妈妈的怀里,看她写杭州的两纵三横、五纵六路,就是坐在爸爸怀里,看他誊写《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俞舒扬这样调侃自己的儿时经历。
读得多,动笔勤,俞舒扬也从未停止过对写作的思考。
“我眼中的文学,不是狭义的对辞藻文句的搬弄,不是对眼前人事粗浅的重演,而是聆听万物的声音,透过事物的外表,看到它们深层的丑陋和美丽。”俞舒扬如是传达自己对文学的认识。
“我手写我心,古岂能拘牵?”俞舒扬对文学的态度也正体现在他的文字当中。在最近一次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比赛现场,俞舒扬提笔写下了史论《奴儿乖巧》一文,其纵观历史,用词简练,言语辛辣地点明国民的“奴性”问题,以少年眼光畅谈社会弊病,他也因此获得这一国内最高水平青少年文学奖的一等奖。
以“辣手”针砭时弊,面对寻常生活,俞舒扬同样不乏细致观察,饱含真性情。在其最近出版的《亦青集》一书中,出游见闻、琐碎小事,都通过俞舒扬亦庄亦谐、刚柔相济的写作姿态呈现出来。
正如浙江省文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少年文学分会会长海飞形容:“透过作者,透过他们这个家庭,我们能捕捉人间烟火中的喜与暖,捕捉流年里亲切而温暖的碎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
“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相较于不少“为赋新词强说愁”,精于华美文风而忽略思想深度的高中生而言,俞舒扬更愿意接受立意深远、语汇宽广、风格泼辣的时评文、史论文的挑战。
“一篇好文章应该反映作者的真挚情感,给他人以启迪,以文载道。”俞舒扬说。
而文章中的“道”从何而来?俞舒扬的答案是,多读、多写、多实践,“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他说。
在俞舒扬的家中,各类书籍摆满了书柜,足有几万册。俞舒扬回忆道,自己最多的时候还曾创下一周读完42本书的记录。
哲学、历史、文学类书籍都是俞舒扬案牍上的“常客”,但令人意外的是,俞舒扬却尤偏爱各种各样的漫画书。
“不少人看来,漫画是小孩才看的书,我认为不然。读书不必局限于种类,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勤思考。一部《哆啦A梦》,如果仔细品读其中的细节,你会发现,漫画书里也有一个大世界。”俞舒扬笑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俞舒扬看来,实践最能出真知。学校内,俞舒扬喜好参与和组织各类活动,小到班级会议,大到学校的樱花文会、古井论剑等大型活动,俞舒扬都乐在其中。他说,参与校园活动正是自己以少年视角观察生活的好方式。
而在家中,俞舒扬最常做的,便是和家人走出家门,去各个地方走走,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在他看来,出门行走不仅看到了一花一木中的诗情画意,更是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的好机会。
迄今为止,俞舒扬在父母的带领下,从浙西南的遂昌,走到山东的枣庄,已参与了数十次乡村“文化走亲”和“公益扶贫”活动。今年的7月底,他还将带着1000本《亦青集》到西藏那曲,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讲述他成为一名少年作家的故事。
俞舒扬表示,每年参加送书下乡,义务授课,为当地的孩子们送上精神养分,“算是尽了一丝丝书童所能,而书童,也是需要有些情怀的。”俞舒扬如是说。
在《亦青集》一书中,俞舒扬说:“世界很大,人却很小。人的梦很大,世界却很小。”如今,俞舒扬准备奔赴高考的“战场”,人生的新阶段正向他缓缓铺开。而在寻梦之际与世界展开对话,俞舒扬也正将踏上新的征程。(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