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就是张爱玲的少女狂想曲
《少帅》 作者:张爱玲 郑远涛译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爱玲
《色戒》《小团圆》……每有张爱玲新小说上市,便有不明所以的媒体想采访这位当红女作家。这回,永远死不了的张爱玲又出书了。
《少帅》是她上世纪50年代移居美国后写的一部中国军阀时代的英文小说,套用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传奇。小说没写完,留下来仅三万多字,其中的性描写不下10处,而对民国历史的描写又显得生拉硬扯。
但《少帅》终究是张爱玲生前没打算出版的未完稿。读者感兴趣的,更多是书里书外的诸多疑点:比如张爱玲为什么要用英文写?张学良和赵四的故事里有她和胡兰成的影子吗?还有,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性?
中年张爱玲全英文写作,最后弃稿
张爱玲对《少帅》起意于1956年,当时她刚移居美国,用英文写的《秧歌》获得不少好评,令她踌躇满志,力图在英语文坛做出一番事业。
1961年10月,她暂别结婚5年的赖雅(德国作家,张爱玲第二任丈夫),远赴台湾、香港搜集《少帅》的写作材料。她还一度想去采访张学良,但张仍在软禁中。张爱玲只好转而搜集旁证,现在考证出她读过的有香港杂志《春秋》、高拜石的《古春风楼琐记》以及《中国的端纳》(端纳是澳大利亚记者,做过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的顾问)等。
热衷于命理学的张爱玲,认定1963年是她的事业转折点。她曾在给好友邝文美的信中写道:“有一天我翻到批的命书,上面说我要到1963年才交运。”1962年,她在写给丈夫的英文信中也提到“明年初只要一转运,我们便一起迁居纽约”。可见张爱玲最初对《少帅》的写作寄予了厚望。
但这本书的命运不济,还没写完就被出版代理人泼冷水。1966年宋淇(邝文美丈夫,张爱玲去世后将遗产都留给了他们夫妇)在信中写:“少帅小说想想总是不妥。既然如此只好放弃了。”宋淇顾虑的是小说牵扯到蒋介石和宋美龄。1971年,张爱玲“超级粉丝”水晶访问张爱玲本尊,张提到有本军阀时代的长篇小说“写了一半搁下来了”,就是指《少帅》。1982年,宋淇再次写信劝张爱玲放弃,“可以告一段落,不必再花时去想了”。但直到1991年,张爱玲才正式承认“对张学良我久已失去兴趣”,小说不得不弃稿。
写的是张学良和赵四,但绕不开胡兰成
是否可以把《少帅》当做暗藏“张爱玲情史”的历史小说呢?不难发现,张学良在几方面跟胡兰成(张爱玲第一任丈夫)很像。一、他们都是政治人物;二、都很有女人缘;三、他们的年纪都比女方大10岁以上——张学良比赵四大11岁,胡兰成则年长张爱玲14岁。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她把胡兰成投射到了以张学良为原型的主人公身上。
真实的赵四曾说,没有西安事变,她和少帅早就完了(详见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第三章)。而张爱玲也认为“是(张学良的)终身拘禁成全了赵四”,而赵四(小说女主名叫“周四”)就是另一个“白流苏”,且成全她的还不单单是一个城市的陷落,而是牵涉整个中国的兴亡。张爱玲营造出这样一种故事氛围:全世界的历史被改写,就只为了让一个女人守住风流的丈夫。
小说中离奇的“爱情童话”,对张爱玲还有一层特殊的切身意义。1937年张爱玲17岁时,因为跟后母口角,被父亲毒打并拘禁半年,中间还得了严重的痢疾差点死掉。这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因此,小说中17岁的“周四”渴望“少帅”带枪来救她,这更像是张爱玲被父亲囚禁时的幻想:有一位英雄踏遍千山万水赶来,克服重重险阻救她。
另一个“少女狂想曲”的例子是,小说中的“周四”终于得到父亲允许,嫁给了“少帅”,而真实的赵四小姐在私奔后被父亲从祠堂家谱除名。
童话式大团圆的结局,不过是当时已40多岁的张爱玲在圆自己的少女梦、爱情梦。她对“周四”有很强的代入感,或许正是她着迷于这个故事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只有在一部给洋人看的中国历史小说里,戒备心甚重的张爱玲才会给自己松绑,流露最隐秘的爱情幻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戴维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