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攻克小黄鱼规模化人工繁育难关 振兴我国渔场

06.07.2015  20:20

  中新浙江网7月6日电(方堃 陈位权)小黄鱼、大黄鱼、墨鱼、带鱼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经济鱼类。据《农业百科全书》记载,上世纪70年代东海小黄鱼捕捞产量曾占主要海洋经济鱼类产量的12.6%,对浙江乃至全国的渔业经济作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黄鱼产量大幅减少,近几年来小黄鱼捕捞产量缩减至3%。

  近日,由浙江海洋学院主持的《浙江近海野生小黄鱼驯养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在浙江省舟山市西闪岛通过专家现场验收。至此,小黄鱼成为继大黄鱼、墨鱼之后,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突破的又一传统经济鱼类,为我国渔场振兴修复带来福音。

  小黄鱼又名小鲜、黄花鱼,属石首鱼科,成年小黄鱼体长约20至40厘米,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本世纪初以来,在浙江省内外都有水产研究机构曾进行过小黄鱼人工繁育,但由于种种因素,最终没能取得规模化繁育突破。

  2010年,浙江海洋学院科研人员在浙江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着手展开野生小黄鱼驯养及人工繁育技术攻关,但前几年均因亲鱼难找、或少量亲鱼难以成活而无法寻求突破。

  转机于2014年4月初出现,该项目协作单位之一——浙江宁波象山一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海水网箱内发现一群体长约2厘米的野生鱼,约三四千尾,经鉴定为小黄鱼。

  2014年11月20日,该所用船把仅有的1000多尾小黄鱼装运至舟山西闪岛科研基地,经过强化培育,于2015年4月16日、21日和5月1日,分三批次共收集受精卵计15万粒,获初孵仔鱼8万尾。并开展了胚胎发育观察、群体营养学、种质多样性等相关研究,至目前三座养殖池内共有2万多尾约5至6公分长的精壮小黄鱼鱼苗。

  “小黄鱼广泛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的近海海域,这次生产性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初步成功,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意义重大。”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教授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