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趋于谨慎 贷款结构趋向优化

20.05.2015  19:46

      一季度,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放贷规模继续收缩,业务经营趋于谨慎,贷款业务方向更趋向于小额度贷款和农业贷款,资产减值损失减少。统计监测显示:一季度温州市小贷公司45家,比上年同期新增1家,季末可贷资金129.66亿元,贷款余额125.7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9.3%和9.5%。贷款余额中农户贷款比重51.9%,农业贷款比重17.6%,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3.0和2.1个百分点。如何保持温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资金效益,加强风险控制,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等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现状

   1. 贷款结构趋向小额度和农业。 在政府扶持小微企业、惠农扶农的政策导向下,温州市小贷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思路,在贷款投向上更加趋向于小额度贷款和三农贷款,充分体现“小额、分散”的理念。统计监测显示:3月末单笔贷款平均余额91.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6万元,平均单笔累放贷款110.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0万元。从贷款对象看,对农户的贷款增长24.1%,比重由38.9%增长到51.9%;对企业的贷款比重为10.7%,比上年同期减少2.5个百分点。从贷款用途看,农林牧渔业贷款增长5.4%,比重由15.5%增长到17.6%;工业贷款比重42.4%,比上年同期减少1.0个百分点。

   2. 资产减值损失有所减少。 在谨慎经营的态势下,45家小贷公司合计资产减值损失有所减少。统计显示:一季度企业资产减值损失(反映计提的坏账准备金)1900.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6%。对部分企业的调研也反映,不良贷款中的损失金额比上年同期有所降低。

   3. 贷款利率继续下调。 去年以来,小贷行业利率持续下调,今年3月末小贷行业平均年利率16.7%,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小贷行业利率的持续下调,一方面受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小贷公司经营方向的调整,由高风险高利率向低风险低利率的转变。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 规模持续收缩,资金收益下降。 当前温州市小贷公司融资已形成优先股、小贷债、银行融资、大股东定向借款、同业拆借等多种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贷公司融资渠道单一、银行配套资金逐年下降的状况。但由于受企业金融风险大环境的影响,小贷公司普遍存在业务拓展积极性不高,放贷意愿减弱问题。3月末45家小贷公司可放贷资金129.6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3%;银行融资继续减少,银行融资仅为8.3亿元,下降52.0%;月末贷款余额和本期累放贷款分别为125.70亿元和73.0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和下降24.4%。贷款规模的急剧收缩,直接导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规模的下降,一季度温州市小贷公司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下降25.4%,营业利润1.82亿元,下降28.2%。

   2. 核销进度有待提高,不良贷款仍需重点关注。 从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不良贷款包括后三类。)情况看,部分小贷公司反映,一季度虽然损失类有所减少,但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合计金额呈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温州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仍然居浙江省首位。2014年下半年,温州市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工作的通知》(温政办函〔2014〕160号),进一步规范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工作。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下一步仍需进一步完善该办法,确保温州市逐步形成防范有力,处置有效的不良贷款长效化解机制。

  三、工作建议

   1. 加大扶持政策,提高小贷公司经营效益。 如果小贷行业经营效益持续下滑,对温州市小贷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个不利因素,建议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措施,提升小贷公司经营效益和资金收益。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试点和探索扩大业务范围,提升资金利用率,引导小贷公司开展有效的新业务,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前提下,提升资金周转率和收益率;另一方面,继续坚持政策扶持、财政补助及税费返还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力度,给予有效帮助。

   2. 完善监管体系,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不良贷款问题仍将是长期影响和制约小贷公司发展的因素,建立长期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对温州市小额贷款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议积极研究风险监控机制,加强实践和试点,多方尝试、综合应用、预防为先,利用更加积极合理的统一制度体系来防范和制约小贷公司的风险问题。

   3. 积极引导贷款投向,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在鼓励小贷公司提高贷款规模的同时,仍需要积极引导小贷公司做好贷款投向,让更多的小额贷款投向小微企业,投向“三农”发展。建议加大贷款投向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对扶助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小贷公司给予更大奖励和补助,让小贷公司充分认识自身定位,与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弥补金融机构服务不足,发挥金融系统贷款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