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要多动手 学一些无用的东西
昨天,中国创新教育协会副会长发表观点
跟西方的孩子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好,但缺乏创造性。为什么会这样?
昨天下午,在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一场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创新教育方面专家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
钱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创新教育协会副会长钱源伟。他认为,生活开心,才谈得上创造。中国的孩子要开发创造力,必须抛弃一些“有用”的课程,学一些“无用”的东西。
钱源伟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国内外不少专家的支持,德国一所中学校长认为,学生只有快乐了,才有创新灵感思维。
钱源伟说,现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在引导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一步,带有极大的功利性。“孩子从小就要考取各种证书,去考级,很大一个目的就是作为升学敲门砖用的。”
所以,他认为孩子的创造教育必须抛弃好些“有用”的课程(为择校、升学视为敲门砖之类的东西),学一些“无用”的东西,比如激发灵感、鼓励自由之类的。
钱源伟所谓“无用”的东西,是指那些轻松自如、亲切愉悦的事物,可以让孩子有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些东西必须与敲门砖毫无关系,才有可能把创造力培养落到实处。”
“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的家长还是想让孩子把精力放在有用的课程上,这是由我们的考试制度决定的。”钱源伟说,中国的高考制度很少关注到有关创造力方面的表现,高考答题是大量标准化的东西。
不过,钱源伟已经关注到了,大量的70后、80后家长正在考虑这个两难困境,“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30多年来产生的高考状元,并没有出现特别出类拔萃的人物,于是他们开始让孩子学一些无用的东西,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发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些无用的课程,能开发孩子各种能力。“比如乐高,发展到最后与机器人、编程有关,这是开发孩子大脑的;还有些孩子玩嫁接,考试肯定用不上,但将来是与生物工程有关的。”
钱源伟说,学一些无用的课程还可以解放孩子的天性,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上面。“奥数作为一种思维培养方式,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大概有5%到20%的孩子是适合的。但当前大家一拥而上学奥数,让大部分孩子成为痛苦的陪读。”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通讯员 张舒 记者 梁建伟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