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一小学编纂《经典诵读》音频读本 可以看还可以听
上周,国内各高校公布2015自主招生简章。最引人注目的是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要求申请人受过较系统的蒙学教育,有较好的经学基础,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今年多少高三学生达到这一要求,暂时无从知晓,但以后浙江学生应该会有优势。
昨天上午,一套名为《经典诵读》系列读本在杭州拱宸桥小学举办首发式。书里收录了经史子集、古诗名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杭州,接下来桐庐和绍兴等省内10来个市县的不少中小学,也将选用这套读本给学生普及国学经典。
这套读本的主编是特级教师王崧舟领衔的拱宸桥小学语文组。
拱宸桥小学是杭城最早开设国学课的小学,学生读了一阵子国学经典后,校长王崧舟发现,学生们没理解国学经典的含义,读起来不着调,应了古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不过这也不能怪孩子不努力,毕竟都是几千年前的文字,小学生的确不大好把握。目前的教材涉及国学的很少。像一年级下册,就两首古诗《春晓》、《村居》。
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年龄段还可以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名篇。
去年9月,拱小语文组在浙江省古籍出版社支持下,根据小学、初中各年龄层孩子的认知特点,编写一套系列读本。
经典诵读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录制时,连国家一级播音员都经常出错,即便提前注了音,1小时的内容也起码要录5小时。
《经典诵读》含小学段12册,初中段5册。每个年级都分上下册,初三下暂不编写。目前各年级的下册已经全部编好成书,上册仍然在编写中。
随手翻开一年级下册,钱报记者发现这套书的目录很有意思,以“周”为单元,一本读物被分成15周,一周有4到5篇经典诗词。
“多数中小学的国学教育是安排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学期一般是18周,除去期末考试等特殊情况,起码要上15周语文课,目录就是根据这个时间安排的。我们希望这个系列读物成为国标课程的辅助读物。”王崧舟解释说,“儿童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是读、写、背,诵读是第一步,一周四五篇,刚好能让孩子‘日有所诵’。”
读本里每篇古文,都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做了注释,还都辅以精美插画。“要让孩子喜欢上一本读物,兴趣很重要。孩子对色彩很敏感,如果页面比较素白,他们看了会觉得比较枯燥。颜色丰富更能吸引他们注意。”王崧舟说,插画是学校专门请人画的,这些画和古文相匹配,这都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
而比书内插画更吸引人的,是每一册书封底印的二维码。浙江古籍出版社负责人说,这套书不仅要解决孩子学国学“读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读好”的问题,配上了音频读本——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听到这一册所有名篇的音频,能让孩子诵读经典时依腔行调,读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