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百年小学”仅3学生2老师 曾被计划撤并

22.09.2015  13:41

  凤潭村距离海南省海口市临高县东英镇只有1.5公里,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进村的通道,是一条仅供一人通过、椰树掩映之下的红土小路。穿过这个通道再走100米左右,就到了凤潭小学。

  相比于村子里不少用石头砌成的房子,凤潭小学的3栋黄色平房,显得有些破旧,却很醒目。凤潭小学现有10间教室,1个礼堂。除了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其余的房间都空着,礼堂堆放着闲置的桌椅。

  谁也想象不到,这所如今看起来很破败的乡村小学,始建于清末,如今已有百年历史,还曾经培养出两位黄埔军校毕业生。

  在刚刚开学的9月,这所百年小学迎来了它的“全家福”:3名学生和两位老师。

  这3名学生和两名老师还是“争取”来的。

  就在两年前,凤潭小学还有70多名学生。附近村子的学生会慕名来这里读书。而近两年,随着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许多学龄儿童也被父母带去县城、海口甚至外省读书。

  但是因为凤潭小学没有教授英语的师资力量,在三年级应该开设英语课时,孩子们必须去镇里或其他学校上学。对于留在凤潭村的学龄儿童来说,去东英镇中心小学读书是必经之路。

  村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座常住人口不到700人的小村庄,前后培养出100多名大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东英镇中心小学有几位老师“教得特别好”,尽管比凤潭小学远一些,不符合国家“就近入学”的规定,但在家长的集体坚持下,几届孩子都顺利在中心小学入学,就读一年级。

  今年9月,6岁的女孩王芳莉、王紫怡、5岁的男孩王歆苗到了上小学的年纪。8月,他们的家长跑到东英镇中心小学办理入学手续。然而,东英镇中心小学却坚决不“接收”他们。

  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列为农村义务教育要重点抓好的六项工作之一,自此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农村学校撤并拉开了帷幕。

  凤潭小学就是要被撤的一个,学生本应并入东英镇中心小学就读。但这所百年小学,对村民的意义,显然不仅限于提供教学场所这么简单,更是厚重的血脉传承。村子里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凤潭小学的毕业生。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为了保住学校,村民和村干部多次跟当地教育部门交涉。最终,当地教育局承诺,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在凤潭小学读书,就不撤校。

  也就是说,只有把这3个孩子留在凤潭小学读书,才能保住凤潭小学。东英镇中心小学为了配合村民,坚决执行“就近入学”政策,不再接受凤潭村的新生入学。

  今年9月,王芳莉、王紫怡、王歆苗入学,成为凤潭小学仅有的3名学生。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东英镇中心小学向凤潭小学派出两名公办教师:符新辉老师教语文、体育和美术,符秉义老师教数学、音乐和思想品德。

  只有初中学历的符新辉老师,21岁开始当老师,至今已经36年了。因为讲普通话有很重的口音,所以在教授拼音时,符新辉老师会使用“汉语拼音标准发音示教仪”。

  符新辉老师的家在距离凤潭村四五公里的群北村,每天上班要骑半个多小时的摩托车。而凤潭小学中午11:20放学,下午14:30上学,符新辉老师要赶回家吃饭。

  村里人说,以前就听说符新辉老师教学很出名,成绩很好。而且自从符新辉老师来了之后,凤潭小学的设施改变了不少:校园安装了防护网,教室拉了电线,教师休息室还准备安一张床,煤气也准备接上了。

  符老师说,等“十一”之后,煤气和床安好了,自己就不用每天中午顶着太阳往家赶了。

  还有3年,符新辉老师就要退休了。他说,这边的人一般到60岁就“干不动了”。他的孩子都在外打工,家庭条件不困难。但家里人都十分支持他从事教育工作,因为在临高县,教师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今年教师节,凤潭村主任王英俊在家做了一桌菜,请两位老师去家里吃饭。这让符新辉很感动。

  让两位老师欣慰的是,3个孩子很听话,学得也很认真。3个孩子的家长都在村里务工,帮别人盖房子,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经常会到学校询问两位老师孩子的表现如何。

  因为家长辅导不了孩子做作业,而孩子太小还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两位老师会在学校陪3个孩子一起做完当天的作业才放学。

  如果凤潭小学不被撤掉,凤潭村以后的小学生还是可以“就近入学”,这所百年小学也还可以在现代农村教育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符秉义老师说,村里还有几个小孩,明年就到可以入学的年龄了。老师和村干部们已经去动员他们的家长,希望明年他们能来凤潭小学上学。

  明年,等这3个孩子升入二年级,如果还是没有学龄儿童来读一年级的话,等到2017年,“凤潭小学教学点估计就要被取消了。”符秉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