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小学为百年前诗词谱曲 倡传统文化“驻”童心
“凌虚起危阁,地�万象幽,山风扑人面,清泉涓涓流……”6月19日,在浙江杭州紫阳小学的“清心阁”茶艺教室内,传来一阵清新悦耳的歌声。由该校学生合唱的这首歌,可谓来历不凡,这是由百年老校紫阳小学整理出来的紫阳藏诗中,名为《凌虚阁》的藏诗谱曲后形成的。该校希望通过古诗词入曲的形式,倡导儿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被作为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
坐落在浙江杭州紫阳山的东南麓的紫阳小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紫阳书院,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却未曾移址。期间,有不少文人墨客为紫阳书院留下了诗篇。
对此,校方大致整理出了紫阳藏诗99首,部分诗词经过编曲,朗朗上口。据悉,目前已有12首藏诗已谱曲,并加入该校的《古韵新唱》拓展性课程中,让孩子们学会吟唱一首又一首的紫阳藏诗。
谈及为紫阳藏诗谱曲的初衷,该校校长陆爱萍表示,紫阳藏诗是该校的前身紫阳书院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学校历史悠久,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有自己的目标,即‘悦心和乐,博学儒雅’。作为紫阳小学的学生,肯定要了解我们书院的传统文化。对于学校流传下来的诗词,除了朗诵外,我们还为部分藏诗谱曲,让学生直接吟唱,而通过这样的形式,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传统文化。”
为藏诗谱曲,其实该校还有另外的考虑。据了解,学校为紫阳藏诗谱曲,使其变成歌曲让学生吟唱,实际上还为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陆爱萍考虑到,现在的小学生年龄尚小,学习新事物需要多种感官体验,而学校在为藏诗谱曲的过程中,作曲家会通过音乐创作出一种意境,并让学生在吟唱中,体会到诗词中的意境,同时,以音乐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诗词,更有助于学生记住。
对此,她举例说,比如记忆《水调歌头》时,假如忘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面是什么词,但学生可能通过哼唱就会重新记起来,这也不失为记忆诗词的一种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形式中,不仅是在藏诗中谱曲,还为茶艺自创了《茶艺手势操》。该校从2013年9月开始,成立了“绿芽”茶艺社团,该校以茶为媒介,以“清心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而这《茶艺手势操》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茶艺,并由该校党支部副书记叶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