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浙江小学一年级语文可能启用新教材
先识字再学拼音 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字减少到300字
网上流传的语文新课本
昨天,不少老师在朋友圈转发一条消息:《据说这是新一年级的教材,你还不赶快抢先了解!》,这条微信中还有大量新教材的配图。
快报向教育主管部门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今年9月,浙江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可能会更换教材了。相关负责人透露:“虽然没有接到正式的文件通知,但8月份,浙江一些市级的教研员要参加部编教材的培训,全国大部分省份应该都会有教研员参加。”不过省里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新教材还在审查当中,不能确定今年秋季一定会使用。
什么是部编教材?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虑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历史、语文三门课的统编教材,或叫示范教材。教育部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组建语文教材编写组,包括一些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著名学者、作家、各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以及出版社编审和编辑等。
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等,浙江的学生普遍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业内人士说,以后部编教材可能会成为主流教材。
此外,相关人士表示,一年级数学教材四年前刚换过,这次不会有大的变化,其他年级的课本目前没有消息说会变化,老生还是用老课本。
新教材五个新变化
昨天,快报记者请了几位接触过新教材的老师鉴定,老师一致认定:网上流传的确实是新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但并不是最终版本,在课文篇目和栏目名称等方面,还有些变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目前老师手上都没有领到新课本。
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这几位接触过新教材的老师,帮我们大致总结了一些新教材的变化——比以往更关注儿童的需求,先从常用字学起,再学拼音。另外,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一、入学以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
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先学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
二、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
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而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三、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一幅图是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其实这个“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邻居家的小姐姐等。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五、语文园地里,新增一个“书写提示”的栏目。
写字是有规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会打字就可以,写字也不能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