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爱画出“同心圆”
“县因溪而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故号德清。”“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历来这两句话都被视作德清县名的由来。
德清是“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千年前孔子后裔孔愉的仁德,到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新气象、城市社区的文明新风尚,千年古县德清处处彰显“德文化”精髓。
这里山水毓秀,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崇尚仁义道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道德善行。如今,德清百姓日常生活幸福安康,“幸福邻里”中心等平台纷纷搭建,公益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道德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层出不穷。这些普普通通的“草根”榜样正形成一种坚固的道德力量,兴盛在德清大地。德清,城市虽小,却凝结着大爱,打造了公民道德建设“德清样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以“现代大民政”及民政文化为半径,画出绚烂多彩、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同心圆”。
“幸福邻里”常伴左右
“老郑啊,这个足底按摩真舒服,你快来试试!”“这个全身按摩椅好,躺上去我的老骨头都松了。”
近日,在湖州市德清县余英坊“幸福邻里”中心里,传来老人们惊喜的对话。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仿佛成了一个个好奇小朋友,这儿坐坐,那儿摸摸。偌大的中心里,休息室、棋牌室、阅览室、谈心室、健身室一应俱全。
二楼阳台上,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藤椅上品茶聊天。温暖的阳光打在身上,阳台外是美丽的余英溪,风景尽收眼底。
阅览室里,几个爱好越剧的老人正盯着大屏幕观看《德清嫂》,边看边讨论。 67岁的陈大伯笑着说:“老伙伴们一起看戏,比家里热闹多了。”健身室里,大妈们在跑步机上慢跑。新潮的老人们坐在电脑前,互相加了QQ,成了网友。
服务老年人只是幸福邻里中心的功能之一。“幸福邻里”中心是以“Healthy(健康)、Helpful(互助)、Happy(幸福)”为核心理念,以镇(街道)、村(社区)、小区三级幸福邻里中心为服务平台,打造集服务居民、协商议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三大职能为一体的公共空间。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立足居民需求,加强居民间的互助沟通,增强居民自治意识,促进邻里和谐,为居民搭建一个相互交往、相互融合、邻里互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平台。
从2016年起,德清县民政局计划用3至5年时间在全县打造50家邻里中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委托社会组织来运营,使硬件设施更为完备,服务功能更为健全,老百姓更为满意。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幸福邻里”中心10家,并已全部投入运营。
“幸福邻里”中心等平台的搭建,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去年以来,各“幸福邻里”中心通过社会化运作,在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开展了“元宵冲冲冲”亲子趣味游园活动、“润物细无声”家庭教育讲座、2016年公益组织沙龙活动等一系列主题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晨曦、彩虹桥和蒲公英等入驻社工机构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工作、调解社区矛盾,有效激发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红马甲”伸出援手
有那么一群人,不是医生,365天坚守急诊室从未缺席;有那么一群人,不是“白衣天使”,却用亲切的话语安慰病人的焦躁;有那么一群人,不是亲人,却在伤痛袭来之时为你抚慰创伤。在德清县人民医院急诊室门外,每天晚上6时30分~9时,都有一群“红马甲”守护在这里。检查指引、帮忙挂号、陪护就诊……每当有病患被紧急送进来,“红马甲”就会和医护人员一同忙碌着为患者服务。这就是“医路同行,急诊陪护365”项目组的志愿者们。德清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方明说:“很多人都认为做好事是伟大的事,其实就是普通的事。”
去年9月8日,急诊陪护365项目成功入围2016年浙江省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进入决赛并获得金奖。这样的荣誉,离不开参加医疗组活动的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
“请问,去哪儿验血啊?”“拍片的地方在哪?”“我家孩子发烧了,儿科在哪儿?”……不停地有病人或家属过来咨询,志愿者们忙着指路带路、帮忙挂号、安慰家属……从2008年7月开始,志愿者伙伴们始终坚守在急诊室,365天全年无休,哪怕是万家灯火、合家团圆的除夕,“红马甲”在这里的服务也从没间断过。
德清社会组织的活跃程度在公益行业有目共睹,清禾公益的带动作用尤其明显。
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是德清社会组织的平台型专业机构,2013年11月正式注册登记,由成立于2007年的德清义工发展而来,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3000多名。清禾公益目前有专业社工配备并聘请上海交大徐家良教授为顾问,以爱心服务弱势群体,志愿传承社会文明为宗旨,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与公益组织之间搭建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各种公益项目。
清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除了“医路同行,急诊陪护365”项目组外,还有德清县山鹰救援队,也在去年11月获得了“感动湖州——最美湖州人”的荣誉。德清县山鹰救援队是由热爱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自发组建而成的,德清境内的大型活动、赛事等都由山鹰救援队参与保障,日常还参与紧急搜救、全国救灾等。救援队组织每周的体能训练和定期的急救知识培训,所有队员均获得了红十字救生员证。
清禾公益除了组建27个志愿小组,也在进行社区营造的探索。社区营造理念是让社区居民动起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自我运转。这也是他们只有不到10个专职人员支撑起众多公益项目的原因。清禾公益先在社区开展活动,通过特色活动将社区积极参与的人员吸引到志愿者队伍里面,然后对社区内的志愿者进行培训,由社区志愿者承接社区内的需求。
德清的志愿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大部分人都能每周参加志愿活动,还能在公益组织里面排表值班。以兴趣纽带建立的志愿者团体,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和责任心,成为了居民们生活的一部分。
清禾公益为志愿服务设计了一整套的流程和体系。分为团队能力建设模块、激励成长模块、准入门槛模块、外部支持模块、管理评估模块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模式,而且事实证明这个模式运行的相对成功。吸引县内有共同志向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挖掘居民领头人,让居民领头人带动志愿服务的自发运转。
民政文化画出“同心圆”
在浙江,近年来一股“最美”之风吹遍江南大地,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道德先进典型在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孟郊故里,传唱千年的《游子吟》,加上“德文化”的古老传统……这些都为德清公民道德建设探索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更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德清样本”:
这里,民间设奖奖百姓蔚然成风,公民道德建设深入人心。
这里,建成了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草根道德模范的事迹“进馆”供市民学习。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何找到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治理的路径,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德清,乡贤参事会作为农村社区协商的重要平台,着眼农村的三大资源,即乡亲纽带、自有经济和地方精英,以符合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与能力的方式,激活乡村生活的内在机制,至此,德清农村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乡村精英为骨干、村民广泛参与的现代农村治理新模式。
2016年5月,中国乡贤治理论坛在德清县召开,百余名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专家演讲、互动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访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的缘起与发展、提升与规范、价值与认同。“乡贤参事”成为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新亮点。目前,全县已培育发展“乡贤参事会”59个,累计参事1981次、服务2786次,有效发挥了“农村智囊团”作用,受惠群众达9.6万多人次。
将“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清“德文化”建设,与地名文化、孝老文化、乡贤文化等民政文化相结合,2016年8月,德清拍摄了微电影《德清若水》。
这是一部饱含民政元素、凸显民政特色,反映德文化、地名文化、孝老文化的公益微电影。众所周知,德清县是“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千年前孔子后裔孔愉的仁德,到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新气象,千年古县德清处处彰显德文化精髓。微电影以反映地名文化“德清若水”和孝德文化“德·清若水”两大含义为主题,把具有多种民政元素的“德文化”串接起来。
百姓设奖奖励百姓、乡贤参事会、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反映“德文化”和民政文化元素的文明风景线在片中一一呈现。目前,《德清若水》已获得第四届亚洲微电影大赛二等奖、2016中国梦浙江微电影大赛二等奖、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反映地名文化,是《德清若水》的主题之一。地名反映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历程,叙述着文化发展的前世今生,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德清县民政局积极推进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德清县地名故事》出版、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和《大地有名》纪录片拍摄,并正式公布了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浙江省地名文化博物馆已选址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正在积极筹建。此举将地名文化与“德文化”结合,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民政文化建设和传播的探索永远在路上。据介绍,民政系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以“现代大民政”及民政文化为半径、以互联网+宣传为平台,努力使“民政主创”成为工作“新名片”、文化“新地标”,以现代人喜爱的歌曲、微电影、纪录片、诗歌为载体,画出绚烂多彩、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