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如何留住人才
在基层采访,处处能感受到小地方对人才的渴望。与之相伴的却常是尴尬:很难招来人才,费力招来了,“翅膀硬了”又飞走了。
小地方,资源明显比不上大城市,如果仿效大城市用高薪留人,财政又负担不起。小地方如何立足于自身特点、建立与自身相协调的人才战略?
近日,记者走进地处浙西南山区的庆元县,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展示了一份文件:《庆元县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实施办法》。根据该办法,符合县里规定的一至六类人才在一线从事专业工作直至退休的,可获相应额度的高层次人才储备金,一至六类人才分别为每年10万元、6万元、4万元、1.5万元、1万元、5000元。人才储备金每5年提取一次,每次提取账户额度的30%,剩余部分男55周岁、女50周岁可一次性领取。若调离庆元,账户清零。
政策的初衷是人才扎根越久层次越高,储备金就越多。实际效果如何?
县实验小学放学,不少家长在门口接学生。谈起这一制度,很多家长表示“是受益者”。一位家长说:“学校的吴韦春老师是省特级教师,外地很多学校都高薪来‘挖’他!”人才储备金政策出台后,吴韦春不走了,属于第三类人才的他每年能拿到人才储备金4万元。对此,吴韦春表示:“县里出台这个政策,说明重视我们的价值,我愿意留下来。”目前,学校87位教职工里,有30多位能享受人才储备金政策,呈现出比学赶超的好氛围。
一项好政策,激活一池水。人才流失遏制了,更多的人才如何引进来?引进后如何让他们大展拳脚?
对此,县人才管理服务处主任钟校想到,2013年6月,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彭全兵错过了现场招聘会,最后县里单独为他组织了一场面试;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显平想到,2014年,他们先后8次到武汉、西安、兰州等地招聘人才;县人才办主任吴浩想到,2015年,为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医保、子女上学等问题,他们在各个单位之间来回奔波协调……
走进王秀花住的免费人才公寓,两室一厅的房子各类生活设施齐备。作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生,王秀花告诉记者:“毕业后,不少同学都转行了,而我在这里住得舒心,继续发挥我的专业特长。”
庆元县多山,林木资源丰富,县里也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争做到人尽其才。庆元县县城不大,却建设了一座珍贵树种苗木培育基地。王秀花这几年在这里参与了容器苗育技术研究,使得该项技术在红豆杉、浙江楠等珍贵树种培育上得到了应用和推广。近年来,从培育基地调配送往全省各地的优质珍贵树种达2000多万株。新技术成就了王秀花,她促进了庆元苗木经济的发展,二者实现了双赢。
翻看庆元县的人才登记册:自2012年7月份实行“人才储备金”制度以来,四年累计引进人才356人,其中研究生87人,本地专业技术人才外调同比下降57%。原有的人才不走了,外地人才不断进来,庆元的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