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对食品加工小作坊推行“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
30.08.2015 02:14
本文来源: 杭州网
余杭的蜜饯、富阳的豆制品、临安的笋干……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特产受到老百姓和全国游客的喜爱,但这些产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又是否安全放心呢?昨天,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现场会工作人员来到了桐庐县的一家豆制品小作坊。
一进作坊,先看到的是地面上纵横交错的地沟,据介绍,这是用于排水的,因为做豆腐的时候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在这个小加工作坊里,有明显区域划分,包括洗手更衣间、泡豆磨浆间、煮浆间、食品添加剂专柜等。另一家凉皮小作坊的主人邵小潮介绍,自从自己的作坊整改后,生意也好了很多,小作坊整改后的照片都会在农贸市场公示牌上显示,让消费者看到食品的生产环境,买得更放心。
据了解,杭州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中推行“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管理制度后,成效明显。原先的“许可+目录”方式即在杭州小作坊许可目录内的小作坊才能取得许可证,而许可目录只有非发酵型豆制品和糕点两类。按照这一监管方式,绝大部分的小作坊既游离于目录之外,又达不到取证条件。现在,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明确了小作坊监管实行“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管理,除“负面清单”列举的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罐头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12大类食品品种外,其它传统食品均可申报;对申报登记表的内容、格式、编号进行了统一;对小作坊的界定、通用技术要求等做了详细规定;符合小作坊生产条件的予以登记建档,统一纳入日常监管的范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马焱 通讯员 姜晓霞 张嘉 编辑:郑海云本文来源: 杭州网
30.08.2015 02:1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