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心”书写“大文化”

02.11.2016  09:37

  在连云港市东海县,农民可以在离家不远的农家书屋看到最新的图书报刊,欣赏到数字电影,享受农村“十里文化圈”带来的便捷服务;在泰州,老百姓想看什么演出,就用手中的文化惠民券点单式购买……在江苏省,一个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备受群众欢迎。

  作为江苏省政府年度改善民生10项实事之一,江苏计划每年建成40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9月30日,已经建成268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文化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文化部和江苏省文化厅分别确定在镇江市和泰州市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积极指导两市围绕建、管、用等关键环节,探索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路径和经验。2014年12月,江苏省成立了由26个部门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法规和政策文件,同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形成层层部署、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底,江苏省1281个乡镇(街道)已有1263个建成综合文化站,其中903家达到省级标准。21767个行政村(社区)中,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超过99%。这些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家园。

  经常受邀下基层演出的江苏省昆剧院李鸿良院长深有感触,他表示,江苏省昆剧院每年演出550多场,把昆曲送到居民家门口。“昆曲是一门高雅艺术,刚开始我们还担心观众可能看不懂昆曲,于是就把经典折子戏串起来演出,结果反响很好,老百姓特别欢迎,还积极和我们的艺术家互动。

  “社区的老人可喜欢看我们的演出啦!”刚刚获得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的丁洋说。这位充满活力的“80后”姑娘是南通市如东县少年杂技团魔术团团长,她经常带团参加基层文化演出,“我们的经典节目《百变幻影》《花开富贵》《变鸽子》特别受欢迎。看到老百姓开心,我们更开心,以后我们会更多地走进基层,把欢乐带给大家。

  如何结合地域和历史文化特点,使中心成为便捷高效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江苏南通海门市三星镇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们将基层文化建设与当地的区域经济、人文传统、文化特质统筹融合,在全镇形成了家纺创意设计比赛、农民读书会等区域性文化品牌,积极培育基层文化服务“一村一品”,如林西村的“葡萄文化节”、召良村的“家纺文化季”等,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在此次召开的江苏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指出,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要把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江苏省副省长张敬华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明确建设标准,合理规划布局,盘活现有存量,统筹整合资源,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推进落实,确保中心建设任务高质量如期完成。

  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表示,江苏全省文化系统将会同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各成员单位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把江苏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