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精神导入当代现实

01.02.2015  11:23

  ——从三部当代豫剧戏看当代戏曲的创作走向

  “老戏老演”很对路,这是从尊重和传承戏曲历史文脉而言;但不能仅仅“老演老戏”——这是从开创和发展当代戏曲文化而言。全国所有现存戏曲剧种都先后被列入“非遗”名录,在体制、经费、人才以至观众培养等各方面都获得了针对性的保护。然而这些均属外力,皆不足以令当代戏曲的下行轨迹发生根本性的反转。时代不断前进,任何艺术都在谋求生存发展。戏曲若要生活在当代,势必要接轨当代题材。

  当代表现手法稀少而精准、传统表现理念多且具活性——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王屋山的女人》,以及《焦裕禄》这三部先后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剧目具有的共性,对当代戏曲创作的趋势不失为一种启发。

  将传统精神导入当代现实的手法,具体通过三个步骤。首先,以戏曲艺术为主体、为基点,昭示时代社会的真实性。戏曲与话剧一样完全具备反映当下生活的能力,只是理念手段大不相同。既为戏曲现代戏,必先以戏曲作为主体和基点。直观地看,《村官李天成》《焦裕禄》《王屋山的女人》戏曲唱念做舞的比例都很高;深层地看,无论是故事情节的简约通透、叙事结构的起承转合还是开场尾声的前呼后应,以至于先悲后喜、喜中含悲的审美特征,都是属于戏曲的。以此作为基础,主创在悬念的设置、节奏的安排上加入了当代戏剧的理念与处理手段,通过精心调和使唱段疏密相宜、身段轻重得体,令人过足戏瘾又不生丝毫冗长拖沓之感。

  戏曲美学兼具质朴与唯美两种特质,不但互为表里,且可彼此转换。总体上看,北方戏曲多以质朴为表,从质朴中见唯美,南方戏曲则反之。这三部戏的主创着力弘扬北方剧种的长处,表现出宏大社会背景下的典型故事、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及行为选择,显现出深厚、饱满的现实主义风格;而在剧情至高潮时,则在表演、音乐、舞美的整体上从质朴大胆地推向唯美。

  其次,以传统精神为核心、为支点,弘扬善良诚信的人性美。作为地方剧种,豫剧同样善于表现寻常百姓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真实而细腻地描绘小人物的小故事,达到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的效果。《王屋山的女人》中,村妇彩云离乡打工,替亡夫偿还乡亲们工资欠款,以弱女子的柔韧与担当,彰显中华民族善良正直、诚信坚韧、克己为人的精神,并暗示这种精神是始终激励和推动中华民族经逆势而不屈、历顺境而崛起的动力。

  其三,以草根大众为圆心、为焦点,追求诗化优美的写意感。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曲,原来生于草根、从未脱离草根,自然应以大众为创作圆心和服务焦点。戏曲家若误以为当代大众已经远离戏曲,就走所谓高雅路线,那是缘木求鱼;至于走艰涩路线、以大多数人看不懂为追求,更是此路不通。实际上,并非当代大众不爱戏曲,而是与过去比,他们对戏曲的写意性有了更高和更多的要求。当代戏曲须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深化哲理思考、提升审美层次,继而从内容到形式作出创新。深化哲理思考是首要,即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事件阐释的多样性,由观众见高或见低;提升审美层次是其次,即优化戏曲程式及活用虚拟性,由观众知深或知浅,从而实现“有意味的诗意表达”。

  一个民族,尤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刻都不能没有表达自己独特思想情感的独特艺术品种——后者承载着前者,前者催发着后者,伴随和推动着整个民族生生不息、代代发展。戏曲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它的所有品种都正迫切地期待着将传统精神和文化底蕴导入当代现实生活,成为当代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