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方文山对话诗人晏榕:歌是现代意义的诗

15.04.2019  19:02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14日电(童笑雨)诗以言志,歌以咏之。4月12日,方文山走进杭州师范大学,与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诗人晏榕进行了一场诗与歌的对话。

  2003年,周杰伦的一首《东风破》让爱歌的人们记住了方文山。无独有偶,晏榕在十几年前也曾经写出了长达300首的组诗《东风破》,诠释了中国美学精神。两人因《东风破》“再续前缘”,也为在座的观众带来了关于诗与歌的共性以及能否跨界融合的思考。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是古人对于诗的注解,在方文山看来,诗的创作自由多元,而歌词要配合音乐才有生命力。两者虽然不同,但仍有共性。“中国文学与音乐史上,诗与歌的关系密不可分。《诗经》和历代词曲都是配乐演唱,从宋词可见端倪。”

  晏榕于此表示赞同。他直言,歌是现代意义的诗。“方文山有一句歌词写道,‘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我觉得这本质上就是诗。”他认为,方文山的词作中以古典的意象做为情感表达,充满了陌生化和跳跃性,这恰恰是诗性的体现。

  方文山把这一种跳跃称之为歌词的“画面感”,而他也努力让创作的歌词以视觉化的效果呈现。

  令他记忆犹新的作品是《上海1943》。“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我还没有去过上海,但受宋词影响,创作过程中我会不自觉代入青斑红门、白墙黑瓦、杜月笙弄堂等文化符号,把它当作电影脚本去经营,这些词汇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时空背景。”

  对话活动上,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对于跨界融合的方式和内涵等话题,不管是作为词人亦或是诗人的方文山,还是既是诗人又身为学者的晏榕,都以其特有的表达见证了一份担当和责任。

  方文山认为,传统是自己创作灵感的源泉与土壤,自己就是想用歌词这种通俗的方式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在今后将不断通过多种形式的尝试,去实践这个理念。

  在这一问题上,晏榕认为,所谓传统,首先要挖掘出一种“传”特质,使它能够穿透它的当代性,超越它的时代性,而具有一种时间性,以此向现代世界的文化生长提供富有中国色彩和现代色彩的新鲜符号与审美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