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靶向农民增收
淳安临岐中药特色小镇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临岐镇药农正在晾晒当地传统中药材山茱萸。 钱德星 摄
转眼又将到淳安临岐地道药材白花前胡的采挖期,仰韩村驮岭上自然村的童志红吃过早饭,又去自家的前胡地里转了一圈,然后决定让前胡在地里再长一年,留待明年卖个更好的价钱。
种了10多年的中药材,从最先的小打小闹到如今专业种植,童志红的中药材套种面积已经达到了40多亩,遇到行情好的年份,夫妻两人仅中药材收入一项就超过10万元。“现在是4、5月采覆盆子,6、7月种黄精,9月打山核桃,10月摘山茱萸,11月挖前胡,月月不得闲呢。”
淳安县临岐镇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乡,2015年,该镇立足当地中药材资源,大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现已成为“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并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创建试点。
“目前全镇中药材面积有5.6万亩,中药材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一半。”临岐镇党委书记钱江介绍说,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临岐乃至全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县里也专门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政策给予扶持,有力地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临岐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交易额3年时间增长5倍,现在的年交易额大约在3.5亿元,临岐也成了浙西、赣北、皖南重要的中药材供应平台和交易集散地。”
林青江现在称自己是新临岐人,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岐中药材市场做药材收购的生意。
“市场的生意总体上是越做越顺,生意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林青江说,像地产的“淳覆盆子”、“淳前胡”、“淳萸肉”等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中药材,在业内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有些品种的收购价格甚至已经成了国内同类药材的风向标。
为做精中药材的道地性,临岐镇引进成立中药材产学研人才(博士)工作站,开展山茱萸、覆盆子、桑黄等药材品种的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品质鉴比分析等12项课题研究和攻关合作,并通过党员干部结对药材基地、药商、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技推广、低收入农户种植技术等各类精准化培训和生产指导服务。
截至目前,制定发布中药材种植国家团体标准1个、省市县级地方标准8个,共建成200亩以上连片示范性中药材基地10个、道地特色中药材示范基地10个,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户百余个。
审岭脚村原本是临岐镇面积最大的“山核桃村”,如今,这些山核桃林大部分套种上了黄精、前胡等中药材,由此又变成了全镇的中药材大村,种植中药材最多的一户农户中药材年收入达20多万元。
“村民的人均收入在这两三年里翻了一番,收入来源就是在山核桃林里套种中药材,这相当于一亩地里有了双倍的收入,而且亩产还很高。”审岭脚村党总支书记鲁普恒很骄傲地说,审岭脚村现在遇到的是买了车没地方停、想建新房没地方建这样“幸福的烦恼”,村民外出务工也越来越少了,“在家做比到外面务工能赚更多的钱,你说还有谁愿意出去啊。”
如今,临岐镇正加快推进中药材初加工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中药材产业园,以及加大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保健产品、药食两用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进一步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努力把临岐打造成年交易、加工销售产值超10亿、税收过亿的中药强镇。“种药草、建药企、开药会、引药所、观药景、吃药膳、泡药浴、养药生”的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广。
(杭州日报 记者 程海波 通讯员 汪祥瑛 余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