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杂志刊发徐宇宁文章:《实施细则》的亮点

22.10.2014  18:31

      《中国审计》2014年8月20日第16期在“论坛”栏目刊发徐宇宁文章:《实施细则》的亮点,全文如下:

 

实施细则》的亮点

徐宇宁

  2010年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规定》)颁布以来,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全面深化与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浙江省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并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规定》实施以来,在审计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具体困难,部分是由制度不够细化、不够明确造成的,这次两办《实施细则》从规范操作层面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明确,并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贯彻其中,可以说十分必要及时,必将对推动经济责任审计这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审计制度的深化落实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实施细则》对审计对象做了适当的拓展,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如两办《规定》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仅限于对法定代表人进行审计,《实施细则》明确将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也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与法定代表人同步审计,符合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也易于审计中对问题责任的界定。此外,《实施细则》首次规定,根据地方党委、政府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村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解决了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依据问题,拉近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农村、农民的距离。

  二是《实施细则》对各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作了细化和明确,尤其是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审计内容分别予以界定,并提出同步审计。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职责有明确分工,在审计内容上不能混同;同时,在履行经济责任时决策和执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步审计有利于分清责任和保持公正。浙江省对党政领导同步审计的探索较早,2006年就提出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要求,2009年开展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试点,探索形成了同步审计模式,弥补了过去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权责不对等、责任难落实和审计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

  三是《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出一些重要的评价原则、评价体系建设和评价指标设置原则,为今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必将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四是《实施细则》对审计结果运用做出细化规定,明确了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和审计机关等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职责。审计结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发挥作用的核心和价值所在,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而且已经进行了实践探索。2011年,浙江省出台了《经济责任审计问效问责办法》,建立审计评判、整改、问责等结果运用制度,规定了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问责,分别采取批判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或移送处理等方法,把纪检监察监督、组织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2013年浙江省委出台了《浙江省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试行)》,明确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失职受到问责、需要调整职务的情形,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系浙江省审计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