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报4版9月23日报道:共审计出违规金额45.89亿 1400多亿资金管理不规范
我省2014年度审计报告昨天出炉——
共审计出违规金额45.89亿
1400多亿资金管理不规范
有关部门已查处134人,75家“问题”单位被点名通报
□本报记者 魏皓奋
“三公”经费有没有违规使用?纳税人的钱有没有用到实处?
昨天,受省政府委托,省审计厅厅长徐宇宁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了关于2014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全省审计查出违规金额45.89亿元,是去年的1.66倍;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1456.36亿元;移送案件线索525件,是去年的2.64倍,移送处理人员508人,是去年的3.19倍。省审计厅共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76起,同比增长52%。有关部门已查处134人,其中8人被判刑、1人被批捕、80余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0余人受到诫勉谈话、教育批评等,追缴非法所得及罚款等1937万元。
今年的报告,单列一块反映了省审计厅发现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情况,并从违纪违法发生的领域和制度机制上进行了剖析,显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领域、拥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补助项目审核权的部门单位是案件多发的领域;权力在关键节点冲出了“笼子”、相关人员利用内控制度缺失钻了“空子”是案件发生的主要机制制度漏洞。
今年再次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单列反映,并且对75家部门单位存在的问题点名通报,力度空前。
同时,大力推进平时的审计结果公开,今年全省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616份,是去年的1.54倍,切实以结果公开、点名通报倒逼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建章立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要民生领域进行专项审计的结果表明,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扩大惠民范围、提高惠民标准,但审计也发现部分地区保障性住房空置问题较为突出。
截至2014年底,22个市县63个小区6324套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超过一年,其中:由于审核分配不及时等管理原因空置518套;由于任务分解下达不科学、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大于求等规划管理不当空置1538套;由于以房等人,房源出现阶段性过剩等其他原因空置4058套。
省审计厅重点对“五水共治”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跟踪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相关政策,成效明显。但审计也发现存在项目推进滞后、执行有偏差等问题。
4个治水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比如,在有建制镇的10个污水处理厂中,2个计划在2013年建成、8个计划在2014年建成,但截至2015年6月底均未建成。
投资7.81亿元建成的建制镇23个污水处理厂因受管网配套不到位等影响,处于闲置状态,合计14.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被浪费。如三门县健跳镇污水处理厂,由于原六敖集镇区、健跳集镇区纳污支管未建,2011年建成后闲置至今。
对30个省级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公务支出公款消费专项审计和13个省级部门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等结果表明,相关部门单位能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规定,“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更加严格,费用明显下降,但审计也发现存在公务支出管理不规范、部门预算编报不完整、资产资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公务支出管理不规范,涉及金额3119万元。主要是未按预算执行、未按规定科目核算、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购买礼品,涉及金额1199万元;“三公”经费问题“被下沉”,涉及金额1969万元。有10个部门向下属单位、社团违规下沉“三公”经费等支出334万元;8个部门向下属单位、工会、学会(协会)、食堂等转移收入,并用于发放津补贴、搞职工福利等,涉及金额1601万元;4个部门通过向下属单位借用人员或由下属单位代为聘用人员等方式长期编外用工40人。
审计认为,2014年,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部门积极推进财税改革,预算执行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和部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比如,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业务支出少,运行成本高。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有53个市县建立了该基金的管理机构,实有工作人员96人,基金规模为10.39亿元。2014年全省处理各类业务610件,有24个市县零业务;2014年基金收入2.58亿元,当年使用2104万元,基金使用率为8.16%,大量资金闲置。
同时,据12家经费单独核算机构提供的数据,2014年财政拨付的人均工作经费为7.57万元,加上人员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行费用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6家公立医院专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医院部分采购项目执行采购制度不够严格,进口医用耗材流通环节层层加价。
审计6家医院采购项目发现,有59个项目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涉及采购金额8112万元;12个项目招标程序不规范、评标不公正甚至流于形式,涉及采购金额2058万元;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的9个项目存在围标串标情况。
审计抽查医药供应商向6家医院销售的65种、金额6926万元进口医用耗材,从进口报关到销售给医院平均加价2.11倍,最高加价近16倍;延伸审计8家医药供应商发现,通过虚开开票、虚增成本、套取现金总计7184万元。
75家“问题”单位被点名通报
部分专项基金运行绩效不高
有的“三公经费”转至下属单位
23个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被闲置
部分公立医院采购项目未严格按规定执行
22个市县保障房空置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