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探索实施“学生社区制”学生管理服务模式

04.11.2014  21:27

为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文明寝室建设和学生工作机制创新,浙江农林大学在独立学院试行推进学生社区建设,创造性地探索和实施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生社区制”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服务的重要阵地。

学生社区制”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就是紧紧围绕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需求,以“暨阳红”学生社区为阵地,以“走近学生”为理念,以“主体协同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一体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为主线,以“组织全覆盖、管理全覆盖、服务全覆盖”为目标(简称“一近五化三全”)的学生社区治理体系,推进学生社区资源整合、组织协同、管理精细、功能完善、服务健全,努力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学生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相伴成长的大学生活共同体。

主体协同化——以党组织为核心、四大平台为依托

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组建学生社区组织体系,以学院党委社区工作委员会作为领导核心,以学工部、系党总支和学生事务办公室作为学生事务办理平台,以社区、公寓综合治理办公室作为学生安全管理和文明寝室建设平台,以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寓服务站作为学生公共服务提供平台,以各级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为学生自治平台(各级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推进民主自治、各类学生社团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总队开展公益和志愿服务),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四大平台为依托,师生协同、多元联动、共治共享的学生社区治理结构。

管理网格化——“1+1+1”工作方法、“A+B+C”处置机制

着眼于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以连体学生公寓为单位,以学生安全管理和文明寝室建设为主线,以信息的高效采集、响应和处置为重点,建立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定序”,实施“1+1+1”(一巡查、一必访、一谈心)工作方法和“A+B+C”(一般性事务、协调性事务、突发性事务)处置机制,依托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学生管理无盲点、学生服务无缝隙。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得交叉”的原则,学生社区按连体学生公寓划分为四个一级网格,每幢连体学生公寓为一个一级网格,公寓综治办主任为一级网格长;按辅导员责任片区划分为二级网格,辅导员为二级网格长,并选聘若干名学生党员、团学干部为网格协理员;在每幢公寓中按专业班级划分为三级网格,团支部书记或班长为三级网格长,并指定各寝室长为网格信息员。

服务一体化——“1+4”社区服务体系

积极整合学院分散的服务资源,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硬件设施,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和生活需求,建立“1+4”社区服务体系,即建设1个社区服务中心和4个公寓服务站,着力提供“一体化、组团式”公共服务,推进学生管理和服务向社区拓展、向公寓延伸,实现重心下移、效能提升。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学业·发展服务区域、公益·便利服务区域等主要区域,公寓服务站具备“五室两栏一吧”等功能,“五室”即:公寓值班室、公寓综合治理办公室、党团员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谈心室、志愿服务工作室;“两栏”即:宣传栏、公开栏;“一吧”即:休闲吧。

手段信息化——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着眼于实现学生信息的高效采集、响应和处置,按照一数一源、及时更新、多方共享的原则,建立兼具学生基础信息采集、社区舆情动态监控、学生事务分类处置等功能的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行“网格一口采集、后台协同处置”的运行模式。

队伍专业化——辅导员“一员四岗”模式

着眼于强化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施社区一线辅导员“一员四岗”模式,即一名辅导员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岗、学生事务管理岗、社区综合治理岗和学生发展指导岗四个岗位职责。具体而言,就是一名辅导员既是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社区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也是社区综合治理网格的管理者、社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和社区综合治理是基础工作,学生发展指导是重要工作。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社区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每名辅导员在学生发展指导中的专业领域,包括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政策研究与权益维护、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党建与党员发展、社区文化与艺术指导、团学指导与文明寝室建设、贫困生资助与评奖评优等8个领域,并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