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定位文化核心价值——“丹麦卡农”项目观察

26.01.2017  16:37

  作为丹麦文化部主导的一项大规模文化工程,“丹麦卡农”(Denmark canon,又译作“丹麦准则”)旨在通过全民投票来定义国家文化核心价值。日前,丹麦文化部对外公布“丹麦卡农”的调查结果,“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性别平等”“福利社会”“信任”“丹麦语言”“协会活动和志愿精神”等10项社会核心价值最终入选。

  “丹麦卡农”项目2016年6月启动以来,得到丹麦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的积极响应,超过32.5万丹麦人参加了此次调查。项目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经由丹麦民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最终得出调查结论,确定丹麦文化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明确丹麦文化的自我定义。

  “丹麦卡农”项目希望覆盖所有丹麦民众。为此,丹麦文化部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不断提升活动知名度。

  一是现场征集意见。活动初期,在人流较大的各大城市中央火车站设立“丹麦卡农”建议收集点,现场采集民众对丹麦文化的定义及理解,同时对这一活动进行宣传推介;活动中后期,定期在网上公布“卡农自行车”的指定时间和地点,民众可借此提交意见与观点。

  二是设立专门的网站。丹麦民众可以将表述自身观点的文字、音频、视频上传到指定网站与大家分享,并在网站专门区域开展关于丹麦文化认知的讨论。民众也可在网站内成立话题小组,吸引有兴趣的人共同参与讨论。

  三是通过电视、广播、社交网站等各类型媒体推介,并开展相关讨论,提升活动关注度。

  四是在全国举办一系列以“丹麦卡农”为主题的会议、论坛等活动,其中包括由丹麦文化大臣主持的3场大型文化会议,在全国多家图书馆、学校、博物馆等场所举办的讲座和辩论会等。为支持各地文化机构举办相关主题活动,丹麦文化部提供了100万丹麦克朗的专项经费。

  2016年11月6日,意见征集阶段结束后,丹麦文化部指定一个由社会学家、语言学家等组成的专家小组,对民众所提的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汇总、筛选和归类,然后由专家组成员或相关专家对其内涵进行充分阐释,论证其入选理由。专家从2500多种民众建议中评选出20个向社会公布,再由民众通过网络投票选出其中更具代表性的10个核心文化理念,由专家组形成系统定义。例如,此次入选的“丹麦语言”,专家对其如此阐释:丹麦语是丹麦超过90%人口的母语。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还是一种文化载体。

  专家评审与民众意见相结合,确保了结论的深度与广度。专家小组在筛选时要保证“丹麦卡农”内容的精准,评审标准主要参照以下几点:提议必须在知识文化范畴内,如历史事件、传统、价值等;提议必须具有历史意义或对很多丹麦人有一定的影响;提议必须与丹麦人民现在或未来的生活相关。

  所有丹麦民众都能表达自己对丹麦文化的理解,并通过参与关于丹麦核心价值的广泛讨论,获得更为清晰的价值定义,这正是“丹麦卡农”项目的重要目标。“丹麦卡农”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化项目,更是一个教育项目,它开展的过程与成果提升了丹麦民众对塑造丹麦社会与民族性、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与事件的认知和自觉。

  “丹麦卡农”项目的其他目标包括:作为丹麦各层级学校课本的候选材料,向年轻一代传递文化理念;作为外来移民申请加入丹麦国籍的准入考试参考内容,增强社会凝聚力,“丹麦卡农”明确丹麦社会自身文化定位,不仅提升了民众的自我意识,更有助于外来移民深入了解丹麦文化,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征集过程中发现并整理丹麦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动全民力量共同保护非遗,为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做准备。

  早在2015年12月,丹麦文化大臣贝特尔·霍德便在“脸书”上发帖阐释“丹麦卡农”倡议,指出其是一个关于塑造社会历史与文化教育的工程。“我们将开展全民关于文化价值的大讨论,明确丹麦核心价值,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好,而是我们需要更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坚信的理念。

  贝特尔·霍德在最终调查结论产生后表示:“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共同的价值观,‘丹麦卡农’正是源于对未来的担忧。现在选出的10项内容是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社会核心价值的表达——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对它们的定义有助于厘清我们的文化,这对丹麦社会的凝聚力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丹麦卡农”的名称源于2006年由丹麦文化部主导的另一项文化工程——“丹麦文化卡农”,该项目的主要成果是由各领域专家编撰了一部有关丹麦文化的百科全书,包含丹麦建筑视觉艺术、设计与工艺、电影、文学、音乐、表演艺术等八大类别的108部专著。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丹麦致力于保持自身文化特色、扩大本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践值得借鉴与思考。事实上,只有对自身文化内容和核心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与定位,才能更好地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在文化走出去道路上更加自信、更有规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