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安监局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安全生产管理难题见成效
今年以来,宁波市安监局按照市委办公厅《2015年宁波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关于安全生产改革创新工作要求,围绕安全生产“三大体系、一个能力”建设,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项改革创新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一、深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改革,破解安全监管“齐抓共管”合力难题
一是制定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强化“党政同责”。 本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宁波市党政机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首次明确党委及党政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是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二是完善“1+7”责任体系强化“一岗双责”。各专委会调整成员、明确职责、建立网络,安全检查等日常工作渐趋常态。这一创新模式,被国务院安委会简报刊登推介,省内多个地区学习借鉴我市做法。三是推进“四级五覆盖”强化“到边到底”。市安委办印发通知率先在全省明确村(社区)“五覆盖”标准,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月度跟踪。至10月底,94%的乡镇街道、76%的村(社区)实现了“五覆盖”。
二、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改革,破解隐患治理“精准有效”工作难题
一是首创专家评估城市安全风险“精准把脉”。委托中国安科院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开展风险综合评估,体现专业性、权威性。对全市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建设工程、道路交通等12大行业(领域)36小类主要风险源进行全面“体检”,体现全面性、系统性。根据梳理出的重大问题与薄弱环节,开出针对性“药方”,体现针对性、精准性。二是借助“互联网+”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提速增效”。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应用手机终端APP,网格化管理凸现全覆盖监管、多方位检查、即查即报等十大优势。三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社会化服务增加“安全防线”。召开经验推广会,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专业力量和企业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中,为企业隐患排查赋予“第三只眼”,给企业安全生产加上“第二道锁”。社会化服务从隐患排查治理拓展到教育培训、危险作业审查、风险评估等各个方面,加强安全防控立面支撑。《人民日报》首次对我市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经验进行了报道。
三、深化宣教培训管理体制改革,破解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薄弱问题
一是创建公共安全宣教基地力促“全民培训”。各县(市)区均已建成1个以上公共安全宣教基地。总投资2800万元的宁波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预计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是创建安全网上考试中心打造“素质工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员、特种作业“三项岗位”人员为重点,改革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模式,建立宁波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各县(市)区也建立考点,“三项岗位”人员可以通过网格实现培训、考核,提高了培训效率,确保考核质量。三是推动社会资源培养高端人才“借鸡生蛋”。推动宁波工程学院新建立安全工程学院,成为集安全生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一体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安全生产专业人员首次招生,已招录2个班60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