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派皮影的传承之路

07.08.2016  11:31

  在安徽合肥的一个寻常巷陌,藏着一家百年老店,店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和道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派皮影便藏身于此。中新网记者日前专访了第四代传人马飞,听他讲述皮影的传承之路。

  来到马飞的工作室,一个“猪八戒”跳入眼帘,它拿着钉耙,眼皮闪烁,这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的扮相。紧接着,董永和七仙女伴随着安徽民间乐曲黄梅戏闪亮登场,演绎了一段爱情故事。

  幕后,马飞的弟弟马云和弟媳妇李小三舞动着棍子,挑着金属制剪纸,嘴里唱着婉转细腻的唱词。

  在台下,马飞的侄子马默轩正襟危坐,在练习剪纸。马飞说,侄子十一岁,是马派皮影的第四代传人,虽然才学习皮影戏两个多月,但操练起皮影已是有模有样。

  《天仙配》一曲终了,马飞收拾好皮影道具,对记者说起了皮影戏前世今生。

  “马派皮影的第一代人马信昌是我的爷爷。”马飞说,爷爷当年最有名的剧目叫《镇压美猴王》,演这幕剧要一手持棍操控美猴王,一手模仿五行山向猴王压来,不仅对技术要求高,还要有好的唱腔。“可惜此剧流落民间,未能传到第四代的手里。”马飞说。

  马派皮影的传承并非侄子马默轩一人,每周马飞都会到合肥图书馆,给这里的孩子免费教授制作马派皮影。合肥市图书馆负责人马红丽表示,教孩子制作皮影是一个公益项目,至今已有五个年头。“皮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电影也由皮影过渡而来的,皮影的教学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传承,也是精神文化的传承。

  寓教于乐是马飞的哲学,来旁听课程的还有六旬老翁张志杰,这位熟悉评弹说唱艺术的老先生和小学生一起,勾线剪纸、调色配色、描龙画虎、装裱上框,短短两小时,一张张颇具立体感的皮影便诞生了。“颜色涂抹要掌握比例,亮色与暗色也要搭配。”经过了五周的学习后,热衷动漫和卡通艺术的卞佳凝开心地说。

  几代人的追求春风化雨,马派皮影的传承一直是口传心授。对此,安徽省民间协会副主席刘浩对记者说,大学生不见得有时间学习皮影,艺术需从小学起。

  近年来,马飞师徒也会参加一些文化艺术展览。马飞说,非遗文化的发展需要文化和市场结合。

  马飞小时候常幻想,皮影的眼睛会动,猪八戒的钉耙不上锈,如今美梦成真。舞台上跳动的不仅有董永和七仙女,还有个性和创新。锣鼓与光影,时间和舞台,牛皮的故事,构成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