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大擂台】安吉县水利局局长杨绍军谈清淤
清淤大擂台·市县水利局长谈清淤系列报道之三:
践行“两山”思想 清除污泥浊水
——安吉县水利局局长杨绍军谈清淤
河道清淤中
【本站8月3日讯】安吉素来有气净、水净、土净“三净之地”的美誉。在环境治理方面,安吉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二月,安吉被确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实践示范县。同时,安吉也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美丽中国最美城镇。今天我们邀请了安吉县水利局杨绍军局长来谈一谈安吉县的清淤工作。
浙江水利网: 杨局长您好!据了解安吉今年的清淤计划总量是100万方,相对来说任务是比较轻的,能不能跟大家谈谈原因?
杨绍军: 经细致调查,我县需要清淤的总量为200万方,今年安排的清淤任务量是100万方,同兄弟县区相比的确较少,是湖州地区任务最轻的,主要得益于我们前期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一是借力行动清淤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借力第一轮“山清水净”行动,结合水环境优美村建设、河道整治、水塘净化、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清淤扩容等水利工程,提前实施清淤工作,已清淤400余万方,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安吉是山区,河道坡降大,本身淤泥量少。2015年,安吉成为全省首个“清三河”达标县。二是稳定生态控淤泥。我们对凤凰水库、老石坎水库、大河口水库等中大型水库库尾进行了生态湿地建设,通过湿地系统对库尾面源污染进行了净化处理,同时也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了保护。另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河道生态护坡打造工程,在抵抗流水冲刷,控制水土流失,保证坡岸稳定,减少水库、河道淤积方面颇有成效。三是长效监督管淤泥。安吉县利用“智慧河道”系统,通过580个高清视频探头对全县53条主河道、81座水库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进一步深化河长制管理,建立河长制巡查系统,对巡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切实履行河长“管、治、保”职责。通过前期“清控管”三方面努力,我县清淤工作已步入动态化长效管理阶段,所以今年我县清淤任务量相对来说就比较少。
浙江水利网: “清”“控”“管”三方着力,看来安吉今年工作量少主要还是得益于前期工作做得扎实。那么接下来安吉打算如何开展清淤工作呢?
杨绍军: 今年的清淤任务主要围绕水库、河道、山塘、池塘四方面实施,其中水库、河道、山塘、池塘清淤量分别是35.40万方、49.71万方、7.77万方、7.98万方,目前已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工作的开展落实,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们专门建立了全县清淤工作领导小组来统筹全县清淤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清淤的指导协调、任务分解、检查督促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另外通过明确工作职责,落实领导责任,把清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提前部署、率先推进。第二是加强监督,强化考核。建立清淤工作考核机制,将清淤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县督查办与治水办定期开展跟踪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度,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确保清淤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第三是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报道,积极营造浓厚的清淤工作氛围。利用横幅、宣传栏等渠道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让全县百姓认识到河湖库塘清淤的重要意义,形成清除淤泥浊水,珍爱水环境的共识,同时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
浙江水利网: 确实,清淤工作的开展落实,离不开有力的统筹领导、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安吉还有什么工作亮点或特色吗?
杨绍军: 我们做了几个比较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一是探索大型水库清淤扩容新模式。我县老石坎水库引入市场机制开展清淤工作,清淤模式在全国都算首创,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老石坎水库位于西苕溪支流南溪,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也是孝丰镇、上墅乡及县城百姓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泥沙淤积,老石坎水库库底淤积高度达2至5米。2014年,我县启动老石坎水库清淤扩容工程。经过前期的经验摸索、多地清淤模式的考察和多部门商讨,最后决定将清出来的淤泥和砂石全部打包,以拍卖的形式处理。此次引入市场化的试点区域需清淤170多万立方米,合计280余万吨的淤泥资源共拍出5712万元,而该区域的清淤资金只需要2000万元左右。这样,不仅不花财政一分钱,还能将多余的资金用来建设库尾湿地。二是探索 “清洁水塘”环境调节新模式。农村水塘不仅是农民灌溉用水、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也是平原圩区调蓄洪涝的重要减灾工程,同时改变着区域小环境,也能美化农村,是流域的环境调节器。我县对水塘全面清淤的同时,首先是做好活源,连通水系工作。水塘尽量设置进出水渠,利用现有灌溉站引溪济塘,调活水网水体,促使水网有序流动,改善水环境;其次是做好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对具备截污输送条件的,纳入集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具备截污输送条件的,纳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再次是做好生态坡岸建设工作,水面以下部分采取生态型硬化,设带孔生态型靠板、漂石或砌石护岸,水位以上部分设置生态缓冲带,周边进行绿化、彩化等环境提升工作,为美丽乡村增添风景线。三是探索控制源头、严防反弹新模式。我们一方面在山区构建了公益林生态屏障,用来减少水土流失。全县开展重点公益林保护,在西苕溪源头及两岸、大型水库周边、重要水源地区域划定重点公益林63.2万亩,落实补偿机制,组建护林队伍,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根据《安吉县公益林生态效益公报》,全县公益林年均保持水土147.73万吨。同时加快推进水源地经济林转化公益林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水源地板栗经济林退还公益林1.05万亩。另一方面,我们在水库上游也实施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缫舍小流域治理,加快推进和村小流域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毛竹林套种3500亩、板栗林生态修复7200亩、茶园生态修复1300亩。今年在赋石水库上游杭垓镇推广节水旱稻种植500亩,减少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入库。再者是在水利工程上创新生态护坡措施,研发络石等本土优质植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水库消落带护坡,减少泥沙流失。严控源头淤泥,保证淤泥清后不反弹。
浙江水利网: 清淤扩容新模式、环境调节新模式和严防反弹新模式,这三大创新模式在“开源节流”、保护环境、修复生态上确实很有意义。那么杨局长能否再介绍一下,对于清理出来的淤泥,安吉是如何处理的呢?
杨绍军: 主要还是因地制宜,分别采用传统化、资源化和景观化的方法。一是传统化处理。自古以来清淤肥田是杭嘉湖地区的特色,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化种植更需要富含氮磷的绿色肥料,所以在安吉北部平原地区,我们将淤泥用于农业种植,种桑植稻,低碳环保,惠泽乡里。二是资源化利用。由于淤泥底部沉积大量富含营养的有机质,将含有机质的淤泥用于梅溪镇启龙煤矿的复绿工程,把通过筛分粉淤粘泥后的淤泥固化加工成粘土砌块。三是景观化改造。以安吉的上墅乡刘家塘村为例,当地就利用清出来的淤泥打造出了“蜗牛”微景观,塑造了“蜗行我墅”的慢生活文化,成为美丽乡村新亮点。结合老石坎水库库尾湿地、凤凰水库双一湿地、乌象坝湿地等生态湿地景观建设,运用人工湿地技术,筛选适合湿地土壤种植的植物品种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淤泥处置与湿地景观打造相结合。
浙江水利网: 嗯,把生态意识和景观意识结合起来,看来安吉在清淤工作上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也下了很大功夫。最后我们想请杨局长再谈一谈下一步的清淤工作打算。
杨绍军: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以创建“两山”重要思想实践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清淤的科技含量。引入或培育适合山区清淤的企业,以现代化的技术促进安吉清淤的发展,以无害化处置形式促进全县绿色健康发展,提升清淤产业化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扫除清淤盲区死角,全面梳理清淤范围,在河湖库塘清淤工作的基础上提升扩面,将城市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产生的生活淤泥纳入我县“十三五”清淤治理范围,实施清淤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清淤政策支持,牢固树立“两山”思想,争取财政预算支持,加快出台相关清淤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资金合力,保障清淤工作需要。通过清淤这项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五水共治”工作,将安吉打造成“水清、流畅、岸洁、景美”的“金山银山”。
淤泥景观化处理-刘家塘村
淤泥景观化处理-刘家塘村
水塘清淤中
老石坎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