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山秀水 留住美丽乡愁

10.04.2017  22:05

  3月22日上午,全省剿灭劣Ⅴ类水誓师大会召开,丽水市成功捧得2016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龙泉市、庆元县、缙云县获得2016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大禹鼎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古有大禹治水,为天下万民,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大禹鼎,唤起干群千百万,同心干,成为我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奖。至高荣誉的背后是丽水治水交出的一份份优异成绩单。

  ——水质全省第一。2016年,丽水市跨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9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Ⅱ类优秀水质断面有88个,占91.7%,Ⅲ类良好水质断面7个,占7.3%;Ⅲ类以下断面只有1个,占1%。治水三年来,14个Ⅲ类良好水质断面实现“提优”,实现了水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目标。

  ——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丽水市牢牢把握治水就是惠民生、促发展这一主题,将“五水共治”工作与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结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支持。2016年,丽水市“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达到84.04,以超出第二名3.32个点的绝对优势蝉联第一。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群众综合满意度排名前十位的县(市、区)有6个位于丽水:庆元县、景宁县、龙泉市、云和县、莲都区、松阳县分别列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九和第十。

  ——项目建设全省领跑。三年来,丽水共投入资金194.15亿元建设治水项目675个,2016年“五水共治”重点任务及项目投资完成率全省排名第二,其中重大防洪项目和排涝水项目投资完成全省排名第一。新建城镇污水管网496.654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349.7公里。全市已建成1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27.5万吨/日;建成45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77万吨/日,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行政村1890个,运维设施数4267个,已受益农户31.6万户,移交率达100%,运维率达100%。

  一串串量化的成绩,见证着丽水这一治水“尖子生”的卓绝努力,也蕴含着丽水因地制宜、善作善成的治水之道。

   从山水旅游到精品农业 以治促转拉长生态产业链

  经由连续三年的非凡努力,到2016年底,丽水“五水共治”实现了“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市区和全市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的三年阶段性目标。丽水全域以治水为突破口,生态文明建设持续高位推进,生态招商进一步提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而今,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3年蝉联全省第一,生态省考核连续9年蝉联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8年蝉联全省第一,生态文明总指数跃居全省第一。

  依托优质山水资源,丽水成为了吸引社会工商资本优化资产配置、投资生态产业的资本洼地、产业高地。近三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共引进维康医药(大健康)产业园、莲都区的梦里水乡·欢乐谷项目、龙泉绿采·中国食用菌交易中心、浙西南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市场、青田祯旺源“仙峡湖”度假区、松阳全民健身中心、云和木制玩具滚漆中心等大项目323个,项目合同投资576.8亿元。

  项目助推之下,丽水的生态效益得到有效释放,生态经济贡献不断提升,以治促转,实现生态惠民、富民的效应得以显现。近三年,丽水现代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16%以上,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亦达到16%以上。

  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精彩践行,丽水由此有效拉长了生态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选择、产业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价值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生态精品农业、生态旅游“秀山丽水”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和提升,为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提供了厚实的生态支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丽水坚持“农旅融合、主客共享”的旅游发展战略,全市各地纷纷以治水为推手,依托治水成效,点水成金,打造了大量山水旅游景点,比如松阳的绿色长廊、龙泉的宝溪水韵、云和的长汀沙滩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打造“丽水山耕”区域性品牌,提升农业附加值,丰富旅游产品。当前丽水有“缙云黄茶”“庆元香菇”“处州白莲”等多个精品农业品牌,且享誉市场、深受欢迎。“缙云黄茶”成为了去年G20杭州峰会的指定用茶。

   从“清三河”到源头治理 重拳治污守护生态屏障

  作为浙江省源头地区,丽水承担着守护全省生态屏障的重任,“送一江清水到下游”更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为此,丽水严防死守,紧扣核心,加大力度,重拳治污,确保还自然以一方好水。

  以反弹隐患排查整改、河湖库塘清淤为重点,加强长效监管,改善河道生态,严防“清三河”反弹。2016年以来,由丽水市治水办、市环保局、农业局等联合成立明查暗访组,每月开展“清三河”反弹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发现问题立即由市政府“五水共治”督查组对各县(市、区)进行问题交办,并实行问题挂销号制度,限期整改。全年共出动反弹隐患拉网式排查人员7667人次,排查11314个隐患点,发现问题1135个,已整改1132个;同时完成河湖库塘清淤353万方,河道自我修复能力进一步提升。

  重拳整治工业污染。严格执行“五个一律”,决不允许经济发展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坚持产业选择“五不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不要;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污染难以治理的项目不要;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的项目不要;投资强度、经济密度、亩均税收达不到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超0.8吨标准煤/万元的项目不要;使用有毒化学物质作为原料的小化工项目不要。提出限制发展类项目27项、禁止类项目33项,两年来,全市共挤出黑色工业产值200多亿元。

  大力实施低小散整治和园区治理,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城市。2016年全市已整治“低小散”企业1040家,其中改造提升501家、整合入园174家、合理转移18家、关停淘汰346家;培育领跑企业1家、开展示范园区建设1个、开展小散企业工程2个、完成重点行业VOCs污染治理任务39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17312人次,排摸检查企业5632家,立案查处案件289个,处罚金额743.26万元,刑事拘留6人,行政拘留12人。

  对量多面广的畜禽养殖污染实施系统治理。执行禁限养制度,网格化、规模化、产业化系统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当前已建立了以9个县(市、区)为大网格、173个乡(镇、街道)为中网格、2851个村为小网格的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长效防控机制;共关停整治2500多家养殖场,减少生猪存栏16.2万头,630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通过省级验收;成功探索出“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被列为全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八大技术模式予以全省推广。2016年,丽水畜牧产业在大力整治后,增加值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2%,一个生产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畜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从引侨治水到跨省治水

  尽显共治共享丽水特色

  2016年,丽水青田的保加利亚归国华侨徐文俊又多了一个头衔——小令河(库)长。如今,巡视村里的河道,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看看河道干不干净、卫生状况有没有好转,然后拍个照,发到微博和微信,随时把情况告诉海内外的每一个“小令人”。

  在“五水共治”专项行动中,他带头清理河道,捐款修建水利工程。在他的带领下,小令村水流愈加清澈,村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工,8条拦渣坝发挥了有效清淤功能,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青田章村乡黄肚村有条名叫黄肚坑的小溪,以前经常见到生活垃圾,夜间电鱼毒鱼现象也时有发生。现在这种乱象已经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绿。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关键的一招——河道承包。从南非回来的汤良贵,就是想出这个好办法的发起人之一。在乡政府的牵头组织下,汤良贵每年出资2万元“承包”黄肚坑河道,与村里签订了3年的治水合同,并专门请人每天清理河内垃圾,同时投放田鱼进行养殖。

  先行试点成功后,章村乡已经在全乡12个建制村、总长105公里的23条河道推广了河道承包。

  丽水是我省重点侨乡,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41.5万余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丽水籍海外华侨华人为主或担任会长的社团265个,共有侨资企业741家。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丽水市充分发挥华侨理念更新、视野更广、创新意识更强的优势,引导华侨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工作,开创了“引侨治水”新模式。至目前,共有30个海外侨团结对30条“母亲河”,近200名华侨担任村级“河(库)长”,华侨治水爱心捐款1100多万元,引“侨”治水工作取得实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治水攻坚战中,丽水凝聚侨力,发挥侨智,守护了好山秀水,留住了美丽乡愁。

  除了引侨治水外,在一系列具有丽水特色的典型做法中,还有两样值得示范借鉴。

  领导带头,榜样治水。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担任治理任务最重的两条城区内河丽阳坑和好溪堰河长,示范履行河长职能。而今,丽阳坑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有鱼”的华丽变身,久违的临河亲水环境得以重回百姓日常生活,周边居民纷纷点赞;好溪堰在去年11月消除了全市唯一一个劣Ⅴ类水质断面,河道景观得到彻底改变,8.5公里主干流以“清水河、亲民河”的姿态成为城市公园的一部分。

  共治共享,跨省治水。丽水市的庆元县与福建省交界,为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共治共保,巩固扩大治水成效,庆元县主动到与之交界的福建省政和、松溪、寿宁等县宣传治水政策,建立“浙闽两省六县”合作治水机制,签订治水合作协议,互通情况、互相监督、齐心治水。上下游、左右岸由水污染产生的十几年的隔阂,因治水而彻底消除,松溪县河东乡长巷村的村委会主任,专程赶到丽水庆元县,送来了感谢锦旗,并共建“亲水亭”,将“跨省治水”佳话镌刻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