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花开的幸福

30.10.2015  15:18
  走进杨蓉的办公室,只见里面布置得温馨且富有童趣,案前放着一大撂色彩鲜艳、形状新奇的儿童绘本,还有《如何做教研组长》等专业理论书籍。书桌前的窗户开着,孩子们在户外开心活动的笑声和着晚桂淡淡的清香不时飘进来。
  刚从外地出差回杭的杨蓉正在案前认真书写着什么,见到记者进来,这位幼教界的资深专家、省特级教师连忙笑着起身让座,如约与记者聊起了自己所热爱的幼教事业,聊起在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担任了17年园长的平凡岁月……
  杜鹃花开,歌声起
  采访时,楼下娃娃班的孩子正好跟着音乐在唱歌。杨蓉侧耳听了一会儿,笑着对记者说:“听,孩子们的声音多动听啊!”在她眼里,孩子的童真难能可贵,要好好呵护。就拿唱歌来说,幼托园每年都会开展“春天送你一首歌”活动,每个班都被誉为“百灵鸟班”,教师们精心挑选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歌曲教给孩子,将他们盛装打扮带到盛开的杜鹃花前。然后,孩子们翩翩起舞,开心地歌唱,体会生活的美好。
  其实,最早的时候,这个活动是采用比赛的形式。很快,杨蓉发现,比赛使孩子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排练上,失去了快乐。“这违背孩子的童真,不行,要改。”取消比赛后,孩子们再次歌唱的声音果然变得生动了,教师们在选歌时也能根据杨蓉的要求,注重歌词是否能让幼儿理解、歌曲的旋律是否适合幼儿的音域。经过一年年地不断完善,“杜鹃花开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唱歌了”已然在新华幼托园成为一种约定俗成。
  看似简单的活动调整,实则蕴含了杨蓉对幼教工作的理解,那就是一切活动都必须坚持“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的教育信念不动摇。于是,在和孩子一起画长颈鹿时,她会准备许多素材,比如一本《长颈鹿好长喔》的绘本、一段长颈鹿喝水的视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长颈鹿的特点,从中获得感受,进而作画;每天吃午饭时,她对孩子们说“宝宝要加加油了”,午睡时说“小船要靠岸了”,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告诉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六一”儿童节到了,她发起“购物我做主”活动,让孩子们做十元钱购物的计划,并到超市购买物品,既让他们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让他们知道“我会自己做事啦”;在让每个大班孩子难忘的“勇敢之夜——今夜不回家”活动中,她整晚和教师们一起陪着孩子,寻宝、睡衣大会、影子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许多成长中的第一次。
  这些活动如今都已固定下来,并逐渐成为园本课程。幼托园里的许多教师都说,每一个活动项目的设计都倾注了杨蓉对孩子、对幼教事业的爱。她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只要对孩子有益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
  山花烂漫,幸福生
  1981年,幼师毕业的杨蓉被分配到杭州安吉路幼儿园任教。那段日子,她白天带班,晚上备课、进修,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完成了专业上的突破。1998年,她以园长的身份调到当时的新华路幼儿园,两年后授命探索集团化办学、“幼托一体化”等办学模式。
  这无疑是个难题。“特别是办托班,当时早教领域可借鉴的资料少得可怜,对0~3岁孩子的需求、发展都没有系统研究过,课程安排也困难重重。”至今回忆起来,杨蓉仍能感受到当时的艰辛。但毕竟领了任务,且学前教育低龄化必然会成为主流趋势,因此她带着团队摸石子过河,在实践中一次次尝试、总结,通过园本活动一点点积累,最终形成了托班的课程体系。“托班孩子大都处于依恋情绪的高峰期,面对他们,要把情感发展放在首位。说到底,还是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基于儿童,发展儿童。”杨蓉说。
  事实上,“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的理念一直为杨蓉所坚持。随着后来不断有园区加入,杨蓉从一个园的园长变为一个幼教集团的领衔园长,并先后被聘为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导师、省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导师、市学前教育名师实践基地主持兼导师等,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培训学员,她都遵循并传递着这一理念。
  工作室、实践基地里的学员以及各个园区的教师都说,杨蓉总是以实际行动告诉她们要“蹲下来”看孩子,重视游戏精神,全面地看待幼儿教育。“她听课很认真,总是专注地看着教师和孩子,用黑笔记录课堂教学过程,用红笔圈出有问题的地方,因此她组织的研训活动让人特别受益。”基地学员蔡伟玲说。
  在她的带领下,集团各个分园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娃娃部实行日托班和亲子园活动“两条腿”走路模式;仙林园区定位“玩转绘本”;柳营园区开展游戏化、生活化的科学教育特色活动;竹竿巷园区主张融合教育……同时,在她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迅速成长,分赴各个幼儿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副园长和园长。
  由于各园区发展快、特色鲜明,东新园区、仙林园区先后从集团母体中剥离,成长为新的集团母体,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得更广、更远。杨蓉虽舍不得这些“孩子”,但幸福感更甚。在她看来,每个园区、每位教师都如同一朵花,各有芬芳,各有姿态,能够哺育它们,守候它们,看着它们绽放,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名园、名教师,那便是她最大的幸福。

  用“思想”办园
  □杨 蓉
  教育思想支撑着办园方向,是幼儿园发展的风向标,即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就有怎样的幼儿园。园长的办园思想具有导向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导向性指园长的办园思想转化为全体员工和家长的共同信念,必须导航准确;实践性是办园思想得以发展,实践出真知;创造性是指园长的办园思想源于理论而又别于理论,来自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在实践中凝练和创造。
  从1991年担任园长至今已有24个年头了。无论在安吉路幼儿园当园长,还是在新华实验幼托园当园长,我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即让孩子们接受最优质的保教;让老师们成为最优秀的教师;把接管的每一所幼儿园办成老百姓心中的名园。
  这24年,我很幸运,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幼教发展的大好时机;我很充实,经历了林林总总幼教改革的实战考验;我很欣慰,将思想的种子播撒在幼托园这块“一亩三分田”中,实现了教育思想与办园实践的对接,从凭“经验”办园走向用“思想”办园。
  在20多年的办园历程中,经历了“国有民办”幼儿园的运行体制,经历了“集团化办园”的运行体制,经历了创建“一园一品”特色品牌的过程,经历了幼儿园的各色各样的争先创优和分等定级……但我始终告诫自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守望“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的教育信念。“基于儿童”首先是让儿童成为儿童,把幼儿园还给儿童,把儿童还给他自己;“发展儿童”要求教师设计活动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幼儿的发展。“以儿童发展为本”,这是一个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定位,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定位,一个符合幼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位。
  不知从何时起,各地幼儿园热衷于搞特色、创品牌。我也参加过一些地方举办的“一园一品”论证会,大家都为创特色煞费苦心,特色内容千奇百怪。当谈到为什么要搞特色时,有的园长说“为了幼儿园的好名声”,有的说“让幼儿园具有竞争力”,有的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为了生源,满足家长要求”……很少从基于儿童成长的角度考量。我诧异,园长自己的心里都没有幼儿的一席之地,又如何引领、影响、管理教师们的儿童观呢?
  我想幼儿园创建特色无可厚非,但园长们要思考和回答好三个问题,即为什么(做特色)、做什么(特色)以及怎么做(特色)。明白“为什么”,确定“做什么”,知道“怎么做”都有很多学问。打造幼儿园特色,要坚持“幼儿本位”,要把促进幼儿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此来规划整个特色活动。
  在创建特色园中有以下三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是创建特色园必须在特色建设的主题思想指导下进行。我园在“基于儿童,发展儿童”主题下开展各项课程改革,并使各项改革组成有机的整体,以达到最佳的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
  二是“基于儿童,发展儿童”幼儿文化建设特色,既不是刻意追求标新立异,也不是搞几次活动就办出特色了。它是幼儿园从自身实际及优势出发,是多年来在办园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优势,并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合理利用。基于对儿童文化的理解,我们认为,首先,打造教育特色品牌需要准确的自身定位,要考虑诸多要素和条件,要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要考虑幼儿园的历史传承,要根据地域情况及师生条件来确定。值得关注的是,在确定特色方向时要充分考虑“幼儿本位”。其次,打造教育特色品牌需要稳定的培育模式,构建特色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从特色发展到品牌有其过程和规律,发展轨迹依次为:发现优势项目→培育教育特色→形成教育品牌。
  三是儿童的发展需要多样性、协同性和自主性,这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脉相承。我园提出了“1+X”特色培育模式。“1”代表共性部分,是各园区同质化管理的内容及要求,设计了一系列以幼儿为主的行动项目,在“基于儿童,发展儿童”的办园理念引领下,让这些活动遍及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