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化志愿服务成新常态
近年来,宁波市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网络构建、载体创新、规范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文化志愿服务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宁波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县(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构建起了一支强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辅助队伍。全市拥有注册文化志愿者3万余人,他们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和满腔热情,为基层群众送去欢乐,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建设中。
一、文化志愿服务日趋专业
积极探索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建立起覆盖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开展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的方式,组织“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文化志愿者常年为群众提供文化讲座、咨询引导、讲解服务、文体指导、活动策划、场馆管理等专业性较强的文化服务,提升了宁波这座爱心城市、文明城市的文化品位。探索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途径,打造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增强文化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有序
加强对基层文化志愿者及服务活动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检查,招募、注册、培训等工作更加规范,“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同时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吸纳热心公益、热心文化事业的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努力扩大“增量”。培育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项目开发、能力培养、合作交流、业务支持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如鄞州区初步建立文化志愿者注册登记、培训、计时管理、回馈激励、上岗服务及入选退出等六大制度,建立用相对健全的制度保证文化服务的高水准。江东区“E路阳光”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形成了“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统一发证、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工作体系。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宁波博物馆创立志愿者资料库,制定《宁波博物馆志愿者“三定”方案》,发起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制定并在全国推行博物馆志愿服务标准。
三、文化志愿服务不断丰富
将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免费开放的重要补充,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重点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和生活困难群众开展服务,缓解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不足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短缺的情况。推出了“百名专家下基层”、“千名文化志愿者服务群众”等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活动,文化志愿者通过广场展示、流动博物馆、流动图书馆、送电影等方式,相继走进部队、民工子弟学校、企业工地、社区、福利院等地进行志愿服务。文化惠民工程如镇海区“雄镇大舞台”、奉化市“和乐大舞台”、余姚市“欢乐大舞台”、北仑区“海享大舞台”等分别组建了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为市民提供各项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