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亮点不断
日前,记者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会议上了解到,一年来,宁波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以“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价体系建设,扩大公益培训、传承的力度。明年,宁波市将参考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标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非遗特色小镇的评选工作。
2016年是“宁波东亚文化活动年”。宁波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利用这一平台,举办了东亚非遗博览会、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专场、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等活动。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中日韩传统手工艺保护论坛、中日韩梁祝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性研讨。同时举行的浙江省非遗传统工艺品及衍生品设计大赛开创了非遗走进现代时尚生活的先河。在国庆黄金周的中日韩艺术节上,“舌尖东亚”美食文化嘉年华活动吸引了5万市民参与。今年下半年,市非遗传承保护中心还推出“匠·无界非遗国宝大师”非遗专题展:朱炳仁的铜雕、高公博的黄杨木雕、陈水琴师徒的杭绣和李珠琴的泉州花灯先后亮相。展览期间还举办了非遗课堂、保护论坛等,给宁波市民提供了高水准的非遗技艺经典作品欣赏和技艺体验的机会。
除了“请进来”,宁波市非遗还“走出去”,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宁波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韩国济州举行的“东亚文化之都·2016济州”开幕式上,象山非遗传承人谢才华的剪纸、卢圣贵的鱼拓以及宁海泥金彩漆、鄞州金银彩绣等4个项目受邀参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山舞狮”参与了日本奈良平城京天平祭活动。在韩国济州“耽罗文化节”上,宁波的“十里红妆”表演,展示了浙东地区的婚嫁民俗文化。
除了各类活动精彩不断,亮点频出,宁波市还以“创新非遗保护体系”为思路,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价体系建设。5月1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传承基地建设规范》由宁波市质量监督局批准正式发布,这是宁波市第一个文化类的地方标准。市文化馆还与上海华夏社科院合作,进行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价体系》课题研究,2016年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全国首个非遗评估标准试行稿基本定稿。去年“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工具软件、数据库的开发研制以及软件修改也基本完成。
宁波市还围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建立了非遗课堂联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非遗公益培训活动。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公益培训2592课时,接受培训的市民有7万多人次。
明年,宁波市将进一步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遵循“提质、增量、产业化”的思路,完善非遗保护网络,丰富非遗传承方式,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非遗传承保护体系。记者了解到,明年,宁波市将实施非遗名录项目保护计划,积极做好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着力扩充宁波市国家级和省级名录项目数量,使之形成与宁波城市定位相适应的非遗影响力。同时,宁波市非遗保护部门将组织专家研究起草非遗特色小镇评选标准,明年计划评选5个乡镇。入围的非遗特色小镇将被要求从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到设施建设、人员配备、项目保护、传承开发等各个方面,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建设。